素靜身體調理了一段時間,慢慢恢復過來,終于可以再次投入忙碌的工作中了。那一天晚上,素靜看到了向晚的微信。向晚是素靜去學習沙龍的時候認識的朋友,還沒有深入交流過。向晚微信說好久沒有見面了,你的身體好多了么?素靜知道她一直惦記自己,覺得很感動!她告訴向晚好多了,近期又忙碌了起來。向晚說我們可以聚聚么?素靜就是好啊,然后就約了一個傍晚的時間。
向晚:老師,好久不見了。
素靜:是啊,好幾個月了。
向晚:我其實一直想跟你聚聚來的。
素靜:我也是,覺得跟你很親近。
向晚:我之前有看過你在簡書寫的文字,就一直想跟你深入聊聊,感覺想問你的問題好多。
素靜:大家互相學習探討就好了,每個人都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向晚:我看了你的文字后覺得可以向你學習的實在太多了。
素靜:也不能這么說,我比你大很多,至少十年以上,經歷也是豐富很多而已。
向晚:所以要向你學習呢。
素靜:很樂意交流,你有什么想的呢?
向晚:我很好奇你怎么那么有靈感寫那些文字,我看你寫了蠻多的。
素靜:其實沒有很多,就是剛開始寫了50篇,后來又沒有靈感和動力了。
向晚:50篇也不算少了,重點是我覺得你的文字很真實而且總是有一些感悟打動我,讓我深思,很受啟發和感動。
素靜:那是因為那段時間內心的觸動比大,所以靈感也比較多。
向晚:這就是我很想學習的。
素靜:你很想寫作是嗎?
向晚:有這樣的想法。
素靜:你平時有寫東西的習慣么?
向晚:有寫日記。
素靜:你寫過多少本日記啊?
向晚:不記得了,我喜歡每天寫,有幾十本了吧!不過沒有保留下來。
素靜:那是很好的習慣,那你也可以開始寫一些分享性的文字了。
向晚:我不知道怎么開始?我擔心自己寫不好。
素靜:其實沒有人天生就會寫作的,我喜歡一句話“我們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過的人,寫過的文字”都會成就不一樣的我。我們不需要考慮太多,能寫出打動自己的文字就好,真實最重要。
向晚:這句話有道理。
素靜:能打動自己的,才有可能打動別人。
向晚:那怎么可以寫出打動人心的文字呢!
素靜:最基礎的是練習,你要開始寫作,和寫日記不一樣,你要練習分享性的寫自己的感悟。一開始別要求太高,堅持就好,需要一個過程。
向晚:嗯嗯。
素靜:有句話說的好“專業是經過修飾的自然”,沒有所謂的天才,只有肯花時間的人。 我這么多年來,我也是寫了十本左右的日記,很多被保存了下來,現在偶爾讀一下,還是覺得挺感動的。
向晚:那我知道怎么做了。
素靜:其次是我們要增加自己的閱歷,這需要通過幾方面實現,第一方面是讀書進修。
向晚:我現在也是在我們老師的帶領下進修。
素靜:我從30歲開始進修心理學,而且我平時也很喜歡閱讀各式各樣的書,跟人文有關的我都喜歡,目前為止大概讀了1000本書吧。
向晚:我也很喜歡看書,而且還會珍藏起來。
素靜:我也喜歡買書,也會收藏書,但是我不介意把書借出去,甚至送出去,因為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互動和交流。
向晚:我以前倒是沒有這個習慣。
素靜:而且我學習了種子法則以后,我把一些非專業的書,大概是300本,送給了朋友圈的朋友,我覺得分享智慧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向晚:你的話啟發了我,我想起我的母親,她是信佛的,她常常拿我的書去送人,以前我不理解她,現在才懂她。
素靜:你媽媽是很有智慧的人。
向晚:現在理解了就覺得是的。
素靜:你們都會很有福報的。
向晚:嗯嗯。
素靜:第二方面是旅行,當然這個需要時間和經濟允許,也只能量力而為了。我在讀完北大心理學后獨自去了西藏旅游,那趟旅程對于我來說是思考人生很好的體驗。
向晚:等過幾年多出去走走。
素靜:最后一方面是與人交流,我又想起一句古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只有多跟人做深入的交流,才能更快的成長,才能讓我們寫出更能打動人的文字。
向晚:我現在更有概念了。
素靜:文字和語言一樣,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我們要經常練習,學以致用,才能實現融匯貫通。
向晚:我會多練習的。
素靜:那就好,今天就先說這么多,你回去實踐一下再聊好了。
向晚:今天真的有很大的收獲。
素靜:我也覺得跟你聊的很開心。
向晚:期待下次的相聚。
素靜:我也很期待。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種吸引力法則,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緣份,相識不易,相知更難,相守更是需要互相體諒,理解和包容!
我喜歡與人交流,也喜歡傾聽故事,更是渴望用文字記錄下來我的心路歷程和我們的點點滴滴,感恩你的閱讀,希望我的文字能讓你覺得很舒服。或者我們會因此結緣,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