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做者給一些建議又能怎樣呢?
我理解我們不給意見是希望留給來詢者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我們運用咨詢技術來引導來詢者自己找到答案,但是這是很難一步到達的層次。
往往結果是來詢者是迷茫的,我們工具使用的不夠嫻熟,并沒有清晰的指引和幫助,導致最后來詢者帶著問題來,帶著更多的困惑回去了。真的在思考到底自己的興趣是什么,價值觀是什么,能力是什么;更糟糕的是來詢者沒有耐心,認為你就隨便說說,并沒什么作用,沒有解決問題,紙上談兵了。
所以我建議別憋著,想給建議就給吧。來詢者也未必聽你的建議。
該如何給建議呢?其實我們課堂上已經給了不錯的方法,這里我也再描述一下:
1,別人的做法,你要不要聽聽
常用的話術是:
我有一個同事和你的情況很像,你想不想聽她的做法
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歷,我就有個朋友是這樣,你要不要聽聽她的做法你這種情況我不好給你什么建議的,但我給你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吧
2,說出來可能引發更多的討論和看待事物的角度
常用的話術是:
你這個擔心或顧慮是很正常的,我年輕的時候也遇到過,但是面對這個事情,我有不一樣的看法,你要聽聽么
你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很獨特,我可以給你分享一些案例,咱們可以試著看看轉動一下這個問題,尋找其他角度看一下這個問題
3,用提問引導用戶自己發現不一樣
常用的話術是:
你遇到這個問題好像真的比較頭疼,大概困擾你多久了?你有沒有看到別的同事也有這樣的煩惱?你感覺有沒有人能處理好這個事情?你感覺他們能處理好這個問題么?
如果發生 xxx情況,你會怎樣做?如果你是 xxx人,你會怎樣做?
其實我們給建議并不代表不好,有時候只是話術的問題,把我們的建議更好的傳遞給來詢者。
因為我們要給建議的時候總是會憋不住,情緒管理不好的可能還會有點激動(我就是,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所以話術才是關鍵。
其實咨詢并不意味著聽從了顧問的建議才是對的,顧問也沒必要一定要說服來詢者聽從建議,甚至都不要試圖讓來詢者認可咨詢的方法,畢竟來詢者不是專業的,所以沒必要去認同霍蘭德的結果是不是準確的,也沒必要去認同價值觀梳理是不是對的。
咨詢顧問就是站在來詢者背后,推動來詢者行動起來,用專業的方法,專業的角度去評估,去解決職場的困惑。所以建議也是其中的一種方法,尤其是面對行動力比較差的來詢者,推動他們行動的建議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