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篇分享了學習與思考的方法,說話方式將直接間接傳達我們學習思考的質量。有些人嘴笨,有清晰的邏輯框架,卻在表達環節出差錯。針對這一問題,該書提出三點說話法,以幫助我們更輕松地表達。
【馬上能用的說話法】細節決定成敗,改變說話習慣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1.先總后分。簡化語言,小勝于大,短勝于長。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整體思維,由總到分,由整體到局部,聽眾能更好的吸收。? 2.直擊需求法。?說話是有順序的,站在聽眾對象的角度去思考,哪些是他關心的并著重突出。重要的事情可先說“結果”再描述“原因”?,這樣能讓說話溝通更有效率。? 3.使用“高級詞匯”?有些人不知道自己學本專業有什么用,但當涉及到專業領域時,他們可能會說“是牙神經亢奮而引起的牙根痛,是一種神經放射性地酸痛和隱痛”,而不會像路人“感覺這兒痛,哪兒痛,一陣陣地痛”。多用書面語,專業術語,能贏得他人的信賴。
【隨手可用的繪圖法】當聽覺接收信息疲憊時,視覺圖像能做到較好的緩沖。在溝通的過程中,用筆列出主要問題,邊說邊整理,能快速理清談話內容。將圖像呈現,增加雙方對該問題的理解,不易偏離主題。同時,繪圖將思維形象地展示出來,便于問題個個擊破,簡單明了。
【像寫一樣去說的進階法】這一點需要大家有意識地去練習。1.控制水話,減少口頭禪使用頻率,善用詞典,以規范用語。模仿演講,朗讀美文對語感培養有好處。? 2.15秒主題法。不管閱讀篇幅多長的文字,嘗試最后用15秒概括主題內容。敘述故事和聊天也可以訓練,只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主要觀點。這要求對文字有較好的提煉,并在轉述中加入自己的觀點。 3.翻譯練習。?有些語句難以提煉的可借鑒英文表達的思維,如在英語作文中非常強調邏輯聯系性“first,generally?speaking,?in?addition’”?翻譯成中文“首先……總體來說……此外……”運用在說話中,邏輯會顯得格外清晰。
良好的說話方式是社交的通行證,有意識地練習,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