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南子—《非暴力溝通》思維導圖深度慢閱讀(1天1章)

2017年3???的最后一天,我對自己說——《非暴力溝通》深度慢閱讀,啟動!再一次追隨麗芳老師,在她的語音、思維導圖筆記的帶領下,給自己一段充滿正能量、快步成長的難忘經歷[耶]

一本書,因為各種機緣,來到了身邊。又因為種種機緣,塵封多年。

心里需要的時候,或許才是打開的最好時機。

從吸引力法則的角度來說,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機緣成熟。

《非暴力溝通》封面臨摹,也是目錄導圖的中心圖。

我對書的封面,印象非常深刻。

因為,

生活中,我們經常黑臉。

當然,

冷暴力,也是一種變相的黑臉。

麗芳老師--導圖目錄

《非暴力溝通》目錄

每一章的名稱后加上了小圖標,果然快速記住了書籍框架[調皮]

麗芳老師-第一章

??1/13-南子-打卡:(2017.3.31/五)

??《非暴力溝通》??第1章:讓愛融入生活

身體暴力、精神冷暴力、鬧個雞飛狗跳,其實都是特別不健康、也非常無效的溝通方式。NVC,用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愛心]關注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麗芳老師-第二章

??2/13-南子-打卡:(2017.4.3/一)

??《非暴力溝通》??第2章:是什么蒙蔽了愛?

我們在溝通時,經常用的是異化的溝通方式,并沒有很好地關注雙方的需要和感受,以致于我們很難感受到心中的愛,認為別人不道德、邪惡、即便妥協也是不情愿,最終造成心靈的隔閡。??????異化溝通,包括———道德評判、比較、強人所難……我們習慣性說"不得不",而不是"我選擇"。這樣,會淡化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容易回避責任。

麗芳老師-第三章

??3/13,南子-打卡:(2017.4.4/二)

??《非暴力溝通》??第3章:區分觀察和評論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觀察。

如果不能很好地將觀察、評論混淆,對方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進行反駁。

NVC是動態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

NVC倡導在特定的時間、情境中進行觀察,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

麗芳老師-第四章

??4/13,南子-打卡:(2017.4.5/三)

??《非暴力溝通》??第4章:體會和表達感受

[愉快]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感受。

[愉快]成熟的人,可以敏銳體察到自己起伏的感受。

[難過]然而多絕多數人受過往教育的影響,習慣于服從權威,忽略自己的感受,更無法表達,因此心靈被壓抑。

[勝利]區分感受和想法,是我們的第一課。

[耶]熟悉、掌握、運用"感受詞匯表",就尤為有意義。

我在群里說,"今天的中心圖,為了表現感受的多樣化,創作出來后,發覺——有些散了??"

自由精靈說,"你用黃色把他們連成一個整體,倒也不覺得散了。"

想想,也是這么回事。

人的情緒雖然是流動的,但總有一根主線在串著。

Ps:今天在85度C喝下午茶,旁邊總有男士抽煙??,提醒了一次,過一會又有別人。我發現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感受,真的挺難的。———任何的開始,都需要突破

嘗試在星巴克完成作業,發現創作感受又不一樣。

麗芳老師-第五章

??5/13,南子-打卡:(2017.4.6/四)

??《非暴力溝通》??第5章:感受的根源

當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往往???四種選擇:認為自己錯了、指責對方、了解自己的需要感受、體會他人的需要感受,通常,我們站在第一種或第二種選擇的陣營中。如果要在第三、四陣營扎根,需要我們更好地覺察,大量的刻意練習。

我們時常用批評的方式進行溝通,其實暗含我們未滿足的期待和需要。如果我們清楚地表達需要,可能獲得更加積極的回應。

難以承受之痛,是因為我們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尤其是家庭婦女,其形象就是自我犧牲的代名詞,自身的需要無足輕重。因此,我們即便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很容易被拒絕。

人會經歷3個階段——情感奴隸、面目可憎、生活主人。從第一階段的有義務為他人負責任、到第二階段的意識到代價太大、最后到第三階段的樂于助人,區別就是"由衷的給予",一切的心心念念、行動,都源于愛。??

自認為,只有到了第三階段,才可以做自己!

麗芳老師-第六章

ps:創作這次作業,是在KFC的餐廳。閨女坐在我對面吃晚餐,我在爭分奪秒地閱讀、創作思維導圖筆記。嘈雜的人聲四處傳來,還有陣陣飄香,但是,但專注于1小時完成閱讀、筆記的我,的確把自己屏蔽了。

這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告訴自己:沒有什么不可能,只有你還未突破的極限。

??6/13,南子-打卡:(2017.4.7/五)

??《非暴力溝通》??第6章:請求幫助

這個中心圖,如果你是大熊??,會給予幫助嗎?

我問了群里很多人,多數是不會,因為討厭別人哭。

我閨女的愿望得不到滿足時,時常用哭來脅迫大人達成心愿。說實話,我內心深處,也是很抵觸的。

麗芳老師-第七章

??7/13,南子-打卡:(2017.4.10/一)

??《非暴力溝通》??第7章:全身心傾聽??????

閱讀完此章,非常受益。尤其是當自己痛苦時,給不了別人自己沒有的。[呲牙][強][強][強]思維導圖筆記作品中,中心圖的主體圖像,我選擇了海螺??。因為,把海螺放在耳邊,我們以為聽到了大海的聲音,其實是在幫助我們聽到自己血液流動的聲音。[愛心]先聽到自己,才能聽到別人。內觀、外察,這是我理解的"全身心"傾聽。

麗芳老師-第八章

??8/13,南子-打卡:(2017.4.11/二)

??《非暴力溝通》??第8章:傾聽的力量

傾聽使我們勇于面對自己的弱點,它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使談話生動有趣,并了解對方為什么說不,和在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傾聽幫助我們治愈心靈的創傷。

《傾聽的力量》,這一個章節,分六個部分:

1??傾聽可以給到我們力量;

2??我們在傾聽的過程中要學會示弱,之所以不示弱,是因為擔心事情失去控制,所以在態度上顯得強硬;

3??當我們在面對生氣的人的時候,切記不要用——"不過"、"可是"、"但是"這樣的詞語。尤其是面對恐怖分子的時候,我們需要很專注地去感受對方內心的需要,因為他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內心產生了絕望,才會進行偏激的事情。

4??而當別人說"不"的時候,我們很很容易認為自己受到了傷害,但事實上我們更應該體會他人的需要,包括他們為什么無法答應我們的請求。

5??怎么樣使談話生動有趣呢?我們的交流很容易氣氛沉悶,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無法去體驗說話人的感受和需要,同時,我們并不知道對方的期待,那么這樣的談話方式是非常累人的,同時也很浪費時間。建議是,提醒說話的人,留意他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因為他不自知的前提下,我們這樣的提醒,可以讓他關注到自己的內心。

6??如果對方是沉默不說話的時候,我們自己可能會感受到不安變了或者是往壞處想,我們的做法應該怎么樣呢?其實還是應該要平靜專注,用心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麗芳老師-第九章

??9/13,南子-打卡:(2017.4.12/三)

??《非暴力溝通》??第9章: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培育對自己的愛。

當我們的表現不完美時,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

評價自己的行為時,我們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淚澆老路,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讓愛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

我們的行為不再是為了履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疚和羞愧。

通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并用"選擇做"來代替"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并充滿歡樂。

麗芳老師-第十章

早上兒子挑選了N本繪本,一起閱讀,這是其中一本。

用作《非暴力溝通》第十章:充分表達憤怒的中心圖,還挺貼切的

因為,人一憤怒,大腦蓋子就打開了,理智 腦變成動物腦,就成魔怪了[呲牙]

??10/13,南子-打卡:(2017.4.13/四)

??《非暴力溝通》??第10章:充分表達憤怒

在生氣時,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

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我們就不能歸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是我們的愿望得到滿足。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

一,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

二,想一想是什么想法是我們生氣了?

三,體會自己的需要;

四,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有時候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他人,在得到傾聽和理解之后,他們就可以靜下心來體會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我們需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來學習和運用非暴力溝通。

麗芳老師-第十一章

??11/13,南子-打卡:(2017.4.17/一)

??《非暴力溝通》??第11章: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

遇到沖突時,如果都能充分地表達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并得到對方理解,那么雙方的需要通常是可以同時得到滿足,至少求同存異。如果有一方不想交流或者是危險迫在眉睫,沒有時間交流,就需要使用強制力來避免傷害。

??【使用強制力的目的】

是出于避免傷害,而不是懲罰對方。使用時,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去評價對方和其行為。

不成熟的表現,通常表現在:1、對于行為的后果,沒有意識;2、滿足自己的需要,是不需要去懲罰他人;3、認為自己有權利去懲罰他人,認為他人是罪有應得;4、產生幻覺。

運用強制力,是為讓對方認識到錯誤,并為行為懊悔,去改變行動。懲罰的后果,是加強了抵觸和敵意,讓雙方的關系更加的疏遠。

??【懲罰類型】

比如:體罰、指責他人、否定他人。懲罰,是希望對方知道不該做什么,有可能誤導可以用武力或暴力的語言來解決問題。

體罰孩子。就會讓孩子擔心,甚至會產生恐懼,他會很難體會到父母的愛。這個辦法不好,是因為孩子拒絕要求,是不想屈服于父母的壓力。而體罰也許會立竿見影,可也并不是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去有效解決問題。再有,體罰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最后,懲罰的代價,會忽視本身的價值,從而陷入到失敗的憂慮當中。懲罰者會導致關系的疏遠,也很難得到友善的回應。

非暴力溝通主張傾聽對方的需要和感受,再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請求,而不去指責對方。

??【懲罰的局限性】

兩個問題:第一,當我們不希望對方的行為的時候,希望他怎么做?第二,他在做我希望的事情的真實的原因是什么?

指責和威脅的積極作用不大,孩子服從大人的威脅,其實是為了避免懲罰,或者是說為了得到父母的愛。

非暴力溝通主張看重人選擇生活的自由權利,強調關系是相互依存的,幸福是共同創造的。

??總之,起沖突時應充分的表達,以求同存異;如果事情迫在眉睫時用強制力去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威脅或懲罰,會讓對方產生敵意和抵觸,讓關系更加疏遠,從而讓人忽視事情本身的意義,注意力就放在不服從的后果上面,事實上效果會適得其反。

??【行動】:繼續最后2章

麗芳老師-第十二章

??12/13,南子-打卡:(2017.4.17/一)

??《非暴力溝通》??第12章:重獲生活熱情

倒數第二篇完工[耶][耶][耶]

明天要收官了哦!??

感慨:一切剛剛好,正好意猶未盡呢!就要收尾啦!

麗芳老師-第十三章

??13/13,南子-打卡:(2017.4.18/二)

??《非暴力溝通》??第13章:表達感激

完成大滿貫,完美![耶][耶][耶]

知識,從學到,到用到,還有很長的路程。

感謝麗芳老師、水水、自由精靈以及其他伙伴的陪伴成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