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了,南京前倆天還烈日,到了中秋,嘩嘩下了兩天大雨,溫度一下子涼爽起來。我一個人,晚上在學校里散步,穿長袖中裙,套白色及膝外套,踩一雙拖鞋,無比舒適。
舍友都回家了,我卻很開心得獨自在宿舍過中秋,也沒有男友,也沒有和留在南京的朋友約。應該已經習慣了這種自由的愜意。
中秋,我并不想家。
因為節日感,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已經日益褪色。小時候中秋還會聚在奶奶家,吃月餅賞月良看電視。月餅一定是那種蛋黃的。后來年復一年這樣子,似乎所有人都厭倦了,大家也都不聚一起,晚飯之后吃月餅賞月。然后月餅就成了一種禮節性的物品。
再者是一種失望。
一重失望
學校回家的流程,我不經歷就已經厭倦。回家無非第一天去奶奶家,第二天去外婆家,第三天呆自己家,再有時間就逛逛市中心或者再去爺爺家。這些早已逛爛,但也不是不想去,只是不想一直去或者說是想被賦予新的意義。朋友都是回家被父母盛情接待,然后聊一起好久不見。我回去倒也是被盛情接待的,只是永遠是那樣的食物和飯菜,我早已沒了新奇感,至于家庭聊天,更加不要指望了。這是一重失望。我挺想要像小時候那樣一家人出去逛節,吃飯,只是父親從來不愿意,和母親逛街越來越有代溝,久而久之,我都避免和他們出去,習慣性逃避假期和他們共處。
二重失望
如果一重失望是因為生活的千篇一律,二重失望就是因為家人對自己的關愛不足。母親永遠只顧自己說話,不會耐心聽自己的話語;父親永遠有忙碌的賺錢大計和電腦游戲,偶爾才關懷我的心思。一直羨慕那些和母親如同姐妹,和父親如同兄弟的女生。在他們面前自己越來越沉默,很多想法越來越壓抑,只能和朋友訴說。
三重失望
第三重失望來源于沒有歸屬感,回家住宿的感覺甚至不如住在宿舍里溫馨。回家的感覺,似乎自己只是一個過客,暫住幾晚,然后就要匆匆上路,很多東西沒有固定的安放地點,只是隨手一放,想著我總要走了。床單被褥也沒有香甜的味道,倒是有陳腐的灰塵味,似乎是為突來的留宿者翻箱倒柜找出來的裝備。沒有屬于我的東西,沒有自己生活過的氣息。我似乎隨時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