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小組聚餐。
席間,聊起了《西游記》,聊到兩個在網絡上都比較熱門的問題:
一:為什么孫悟空在八卦爐里煉不化。
二:為什么唐僧能力并不強,卻為什么能帶領幾個能力比他都強的下屬。
聽他們的觀點,沒什么新鮮,基本上都是網上別人總結出的答案,我覺得沒有必要去把別人的答案復制一遍,只要想了解哪不是渠道。
對于網絡上的這些觀點,第一次看的時候都不一定是認同的,更何況是聽別人再說一遍。因為很簡單,那些看著似乎非常有道理的答案,答主甚至連原著都沒有看過,就在那瞎扯犢子。
然后當有人需要賣弄學問時,便把他們的觀點引述一遍,然后再以訛傳訛,可若是遇到較真的人,連自圓其說都做不到。因為他們甚至都沒有完整的看完過電視劇,更不會靜下心來讀完一本古典名著。所以,他們只能靠別人的觀點,來填補自己的知識空缺。但是,你自己所缺,不可能靠別人跟你說的一兩段文字就真的能搞清楚。
之前有人說,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
可是,我不信,因為我兩者都沒有完整讀過。所以,我一定要去自己了解下。
今年沒干什么事情,就是把《三國演義》了解了一遍,因為總聽到各種奇談怪論,真真假假難以分辨,于其在這世界里迷茫,不如自己主動去了解世界。
真正讀過才發現,似乎永遠白衣銀甲的趙子龍也有老去的一天,一心匡扶漢室的荀彧最后才發現跟錯人的悲哀,司馬懿隱忍了幾十年才有了最后三分歸晉,諸葛先生始終不忘托孤重任恪守臣節。。 等等情節不去親自讀一讀,完全不會有可歌可嘆的感受。
后來,我再看到各種奇葩內容,自己只會置之一笑,什么玩意,不過又是一個騙流量的內容。
前兩天,看到一個觀點,我是比較認可的。內容大意是,起初我們是想靠互聯網來了解世界,但后來我們卻變成了井底之蛙??此屏私饬撕芏鄸|西,但那些東西卻很少超出你的認知范圍,你若不能成為這行的專家,那你獲取的信息只會局限在這里。
對于別人跟我說的道理,我現在即使不認同但也不會做特別強烈的反駁,因為你只要把涉及的變量擴的足夠大,任何一件奇葩的事情都能說出許多道理來。如果你真的想要說服我,也沒關系,那我先去了解看看,如果你跟我說的道理都不是你的思考,那如何能令人信服。
有時候當我反省自己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的以前,越是沒有什么的時候,就越要顯得自己懂的多,但自己卻并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這些東西最原始的部分,只是沒有出什么丑,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有些人比自己還水。
之前看過白巖松的一個演講,他說我如今50歲,送給自己的詞是“好奇”,是好奇心促使自己進行一系列新嘗試。有的人50歲而知天命,有的人50歲卻能保持著“好奇心”。所以,我也沒必要這么早就去認可別人告訴我的那些真理,我要去證實一下,萬一你在騙老實人呢。
生活在現在的社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許多東西可以去發現挖掘,完全沒必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聽別人的道理。以前,我相信誰的青春不迷茫,但現在發現真正迷茫的人是因為相信了這句話,而忘記了去尋找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