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和作者
本書從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認知偏差”入手,系統(tǒng)科學地詳細介紹了在日本和美國廣受推崇的“行為科學管理方法”,引導你走出行動誤區(qū),掌握行動的最基本法則,科學系統(tǒng)地進行自我管理,輕松提升行動力。
作者石田淳,被譽為日本研究行為科學管理第—人。日本行為科學管理研究所的所長,也是美國行為分析學會和日本行為分析學會的會員。他將科學分析人類行為的“行為分析學”和“行為心理學”方法改進為“行為科學管理”,這個方法被包括美國太空總署和波音公司在內的600多家公司采用。
本書核心內容
行為科學管理術:源自“行為分析學”和“行為心理學”,簡單來說就是排除一切抽象的概念和無法預測的因素,只以“行動”作為一切判斷的標準。在行動管理術的理論中,一切結果都是行動的積累。好的結果是好的行動不斷重復來的,而不斷重復壞的行動只能帶來壞的結果。
掌握行動科學管理術,需要掌握三個原則,一個工具,兩個技巧:
第一、行動開始時,提供三個原則幫助順利啟動;
第二、遇到挫折時,使用一個工具避免放棄行動;
第三、行動堅持中,應用兩個技巧讓行動更有效;
點擊圖片可以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或者轉發(fā)到朋友圈
第一、行動開始階段,提供三個原則幫助順利啟動
在行動開始階段,重要是正確的設定目標。
1、有SMART法則還不夠
要讓目標更有效,就要用科學的方法制定目標。
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制定目標的SMART法則,但是實際執(zhí)行仍然會容易堅持不下去。
[知識點“SMART法則”:S就specific,意思是目標一定要具體;M就是measurable,指目標要可衡量;A是attainable,說的是目標是可實現的;R是relevant,意思是目標要和其他目標的關聯(lián)性;T是time bounding:代表時限,也就是目標制定有截止日期。]
2、目標制定的三個原則
一個讓行動啟動更容易的目標,除了要符合SMART法則外,還要符合“當下、自我和微小”這三個原則。
當下原則:指目標應當符合自己當下能力。
具體的目標要和當下的能力結合,否則即便制定了一個大目標也啟動不了。
自我原則:指制定自己的目標。
大多數人容易把別人的目標當做自己的目標在追求。只有去為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目標努力,才能讓改變真正發(fā)生。
微小原則:指把目標拆解為簡單易行的步驟。
把一個大目標拆解成微小的步驟,容易操作,成功率就會大幅提升。
第二、遇到挫折階段,使用一個工具避免放棄行動;
行動開始了,不代表你就能堅持下去,你會經歷遇到挫折階段。
1、放棄行動的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困難本身,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在遭遇挫折之后延伸出來的負面情緒和錯誤假設,會讓我們很容易喪失信心,自暴自棄。
想要堅持下去,就必須處理好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的負面情緒。
2、有效工具“實況轉播”
實況轉播:指把剛才發(fā)生的行為像電視轉播一樣,只確認能夠看見的現象事實,不做解讀和描述。
實況轉播這個工具,能把情緒和行動區(qū)分開來,讓你不被那些假設的負面情緒所阻礙,避免放棄行動。
第三、行動堅持階段,應用兩個技巧讓行動更有效;
在解決了負面情緒問題之后,還得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巧讓自己繼續(xù)堅持下去。
1、ABC法則
ABC法則:是指人是否堅持一個行為是受到A、B、C三方面的因素影響。A是這件事發(fā)生的前提,B是發(fā)生的行為,C是最后這個行為的結果。B是受到A和C的影響,也就是行為受到前提和結果影響。
通過改變前提A,來改變行為B
比如要成功減肥,就把減肥不成功的前提條件進行隔離。
類似習慣培養(yǎng)的一個理論“物理隔絕”,就是隔絕各種外部的誘惑,從而改變行為。
通過改變結果C,來改變行為B
比如寫公眾號堅持不下去的結果帶來的感受,是沒人看的失落感,那么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成就感。
2、劣后順序
不管做任何事我們都習慣從優(yōu)先順序開始,但要想更有效率地行動應該選擇劣后順序。
優(yōu)先順序:是指按待辦事情的緊急程度排序。
劣后順序:是指先決定要放棄的事情。
劣后順序的優(yōu)勢:減少因做不完任務帶來的精神壓力,并能讓你將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中,從而提高效率。
案例:喬布斯如何運用劣后順序從100件要做的事中篩選出1件最需要做的事。
本書金句
1.能夠導出結果的只有“行動”。
2.認為失敗是由“意志薄弱”造成,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阻礙你改變人生的最大敵人。
3.如果能夠長期采取有效的行動,甚至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志。
4.人的心靈和身體是息息相關的,通過身體的行動可以大幅度減輕心理上的不安。
5.行動開始的關鍵在于“降低行動的難度”。
6.為了實現目標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你需要的不是堅強的意志,而是從小做起的行動。
7.不管做任何事我們都習慣從優(yōu)先順序開始,但要想更有效率地行動應該選擇劣后順序。與其決定“應該拿什么”,不如先決定“應該扔什么”。
8.不要被他人的價值觀束縛,不要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復雜。
撰稿/講述:成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