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你有沒有被《長安十二時辰》刷屏?
還沒看的話,開頭幾個長鏡頭就能讓你一秒入坑。
妥妥的電影質(zhì)感,有鮮活的煙火氣,展現(xiàn)出如夢似幻的長安盛景。
這部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說的,是一個長安版“24小時”的故事。
上元節(jié)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雷佳音飾)臨危受命,與天才少年——靖安司李必(易烊千璽飾)在十二時辰內(nèi)拯救長安。
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來讀秒,既突出了劇情的緊張感,又有濃濃的傳統(tǒng)文化烙印。
這樣出每集劇名真是酷死了。
上線一天,豆瓣評分就8.8。
目前優(yōu)酷會員已經(jīng)可以看12集,很多人都是周末一口氣刷完12集,豆瓣評分還在8.7,基本坐穩(wěn)今年國劇口碑冠軍。
網(wǎng)友評價:電影質(zhì)感、原聲配音,劇情不拖沓,沖突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兩個字:好看!!!
我覺得這個評價最有代表性:
和以往很多注水劇恨不得兩倍速看還要開著彈幕吐槽不同,看《長安十二時辰》最好不要開彈幕,0.5倍速,才能靜心細細品味。
終于有部國產(chǎn)劇讓大家想0.5倍速了啊!
網(wǎng)友這么評價,首先是因為這部劇細節(jié)很多,一走神就會錯過,攝影、服化道真的沒話說。簡單來說,眼花繚亂又燒腦,快進就看不懂了啊!
劇情的發(fā)生時間在上元節(jié)(即元宵節(jié)),劇集中的節(jié)日文化與氛圍蠻濃的,喜慶熱鬧又端莊磅礴。
馬伯庸在原著中事無巨細的描寫,都被導演曹盾一幀一畫地在影片中表現(xiàn)了出來。
光影的處理很厲害,構(gòu)圖也是大框架的,線性、對稱、面狀為多,不太拘泥,倒是能體現(xiàn)盛世的滋味。
作為上元節(jié)里最有代表的花燈也是在街道場景布置中頻繁出現(xiàn)。
除大環(huán)境的布置外,劇組在禮儀、服飾上也做了挺多考究。
比如,出現(xiàn)于西晉后流行于唐、五代、遼、宋、金、元時期的叉手禮,被大量運用到這部劇里。(好像在其他劇里沒怎么看到過)
對于禮儀細節(jié)的凸顯確實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點睛之筆,至少這叉手禮是非常洗腦了。
而所謂沉迷道法的李必又以拱手禮表達了道家的禮儀文化。
李必的道家服飾以及他不離手的拂塵,也是體現(xiàn)了這一角色潛心修道的一面。
注意一個細節(jié):唐代修道之人流行子午簪——插法由后向前,你看,劇中李必的簪子就是這樣的。
不同于李必,其他角色所穿戴的基本是作為百姓便服、官員常服的圓領袍。
不僅是主要武將,所有的普通士兵所穿的鎧甲都是金屬材料復原打造的,看起來非常震撼。
每一件服飾都是為角色量身定制,什么樣的場景什么樣的人物穿什么樣的衣服,比對還是很鮮明的。
為了還原唐裝的顏色,造型組還專門做了一個標準色卡。
再比如,當時“以胖為美”的審美體現(xiàn)。
妝發(fā)的體現(xiàn)。
如果說精美且準確的服化道可以烘托氣氛,是整部劇的皮,那毫無贅余、充滿古風的臺詞就是這部劇的骨。
劇中臺詞大量運用了文言與白話結(jié)合的形式,使得劇情緊湊、節(jié)奏明快。
比如,李必在劇中對張小敬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時所說的“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
熟悉古詩詞的朋友們自然能get到這個彩蛋,這段話意在指點江山社稷,大展鴻圖,用在這里反映李必的少年英雄氣再恰當不過了。
這樣恰到好處的詩詞融入,也讓網(wǎng)友感慨:“這沒點文化還真聽不懂啊...”
剛開始看這劇確實會讓人各種懵圈,知識點太多了啊!
本來就一堆文言小詞不說,還一會兒一個生僻詞,什么狼衛(wèi)、望樓、靖安司的。
好在后期有良心,貼心地為觀眾送上了生詞小tips。
突然有種被高考語文支配的恐懼……
但大數(shù)據(jù)被叫成大案牘術(shù)確實是顯得高大上了不少哈。
如果說畫面、臺詞是皮和骨,那人物就是這部劇的魂。
雷佳音這次也確實是演技炸裂,大概也是過了一把“當大爺”的癮。
光是出場交代人物的一集,張小敬就有三層轉(zhuǎn)變。
剛出場時的“死囚”形象,耷拉著頭發(fā),看著好落魄,但傲氣還是有的,眼神里透著不屈的光。
但張小敬號稱“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狠辣毒絕”,人送外號“五尊閻羅”。哪里是因為一句“赦你死罪”就會乖乖為你賣命的主?崔器擔心他換了衣服拿了武器就會逃跑,并非杞人憂天。
可就是這么個看似無情的狠人。當?shù)弥吧馑雷铩笔且痪淇照劊L安真的陷入巨大危機時,還是將百姓的安危放在了首位,拼死解決危機。(你會看到雷佳音版跑酷)
看似殺人不眨眼的人,其實極重情義。
林小已為了給張小敬當暗樁砍斷自己的小指,張小敬為了給林小已留全尸也砍斷了小指。
嗚嗚嗚再一次為神仙兄弟情流淚了。
還有被大家期待的四字弟弟,在這部劇中的表現(xiàn)也是毫不遜色,和老戲骨演戲完全hold得住。
這個轉(zhuǎn)身,這個眼神,這個皺眉,哦我戀愛了...忍不住多看幾遍。
其實,千璽身上的那股少年氣和韌勁,和李必這個有抱負的神童角色也是有幾分相似之處。
btw,四字弟弟的原聲配音很蘇~
張小敬是死囚,李必卻毫不疑心地起用他,并為他開路,為他擔保,還因此受到各方怪罪。
張小敬說自己做事不講規(guī)矩,李必就說“那按你的規(guī)矩來”,這是什么無條件的信任!
網(wǎng)友對兩個主演的評價也很高了。
配角的人物形象也很立體,每一個人的出場都很有感覺,一個生活化的小細節(jié),卻暗潮洶涌。
比如韓童生扮演的何執(zhí)正,是李必的老師。第一次出場就騎著馬大剌剌地進入靖安司,來到李必面前。感覺很不羈很放浪的樣子。
上一次看人騎馬走進室內(nèi),還是《權(quán)游》里老獅子泰溫,發(fā)兵救下了君臨之后,傲慢地騎馬走到鐵王座前。所以這個細節(jié)你品品。
可是劇情發(fā)展到后面你就知道,何老師內(nèi)心的苦和糾結(jié),以及對李必的保全和犧牲。
再比如李必的對手,林九郎,一出場是在一片氤氳的霧氣中侍弄花草,很歲月靜好的樣子。(又讓人聯(lián)想到《權(quán)游》里老獅子泰溫一邊“庖丁解牛”一邊跟兒子詹姆訓話那場戲)
但花房里兩邊跪著朝中重臣,暗示著他的野心。
他嘴上說著為了百姓生計,實則包藏禍心。
一個出場,一點氛圍,幾句話,一個人物就又立起來了。
《長安十二時辰》里這樣的人物和細節(jié)很多。12個時辰里要解決的危機,也不僅僅是來自狼衛(wèi)的外患,還有來自朝野的內(nèi)憂。正因為如此,情節(jié)才如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人欲罷不能。
而這部劇的精髓,比懸疑、傳奇、朝野斗爭更深的一個維度的,是帶給你一個繁華璀璨又復雜多樣的長安,帶你看這樣的長安下所展現(xiàn)出來的復雜的人性。
長安是一個國際大都市,熱鬧繁華。但很多人在長安呆久了,對長安的感情也就變復雜了。
就像聞染,就痛恨長安,不惜摧毀它。
因為長安殺了她阿爺,長安不是她想象的樣子,而是“怪物”,把人也變成了怪物。
而張小敬,卻想珍惜長安、守護長安。
為此他處處受制,還犧牲了自己最好的暗樁。
李必本應是道家逍遙人,不該插手紅塵俗事,卻為守護長安和百姓堅守靖安司豁出一腔熱血。
有意思的是,所謂的上層人士以為自己了解長安。如姚汝能,不斷地重復說著“這里是長安”。
但作為反派的龍波(周一圍飾)能自信地對他人說出“你不了解長安”。
《長安十二時辰》所體現(xiàn)的長安是多面的,有愛有恨,是復雜的情感交織與聯(lián)結(jié)。
在長安,對立的事物可以共存,甚至有時相互輔助。
就好像葛老能夠給張小敬提供有用信息,而張小敬就像白與黑之間的灰色,成為了對立面的融合點。
這或許,也是這部劇想要展現(xiàn)的唐文化,是嚴謹?shù)摹⒂袟l理的,又是變通的、開放的、絢爛的、包容的。
自信,所以海納百川。
這是一個關于“長安24小時”的故事,也是一個關于熱血和情懷,碰撞和包容的故事。
不劇透了,我就不信你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