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論語〉學習筆記417陽貨第十七16》
【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學習筆記】
今天是丙申年癸巳月丙午日,四月十七,2016年5月24日星期二。
一,楊伯峻先生的譯注。
孔子說:"古代的人民還有三種可貴的毛病,現在呢,或許都沒有了。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現在的狂人便放蕩無羈了;古代自己矜持的人還有些不能觸犯的地方,現在自己矜持的人卻只是一味老羞成怒,無理取鬧罷了;古代的愚人還直率,現在的愚人卻只是欺詐耍手段罷了。"
1,廉,"廉隅"的廉,本義是器物的棱角,人的行為方正有威也叫"廉"。
二,孔子的取人三法:狂、矜、愚。
1,狂是什么意思?
古時的狂字與今天的狂字,內涵外延及其意味變化很大,有必要重新認識這個狂字,以弄清楚孔子所說的"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狂,古時指的是志愿太高。
前面學習過"狂者,狷者",孔子說,兩者相比,我選擇教狂者,因為狂者雖然有缺點,但是肯進取,進取的人就有完善的希望;狷者,是指拘謹的人,放不開,不敢想,不肯說,一棍子打不出一個悶屁來,難有出息,不在這樣的人身上費勁兒了吧。
2,肆是什么?
"古之狂也肆"。肆,就是不拘小節。
孔子說,古時的狂者志向太高,銳意進取,很猛,猛人一個,這樣一來,缺點出來了,什么缺點呢?不拘小節。
3,蕩是什么?
"今之狂也蕩",蕩,是無所據。
無所據,則狂后面的志就看不到它在了,只剩下狂了。
據什么呢?據于德。
如果一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乃至事業追求中,失去了"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成于樂"的指導,他的進取就失去依據,流于放蕩,放縱于規矩之外,這就跟開一輛沒有剎車的豪車一樣,一個勁兒踩油門朝前沖,這是蕩。
4,矜是什么?
矜,是持守太嚴。
矜,跟狷者有點像,收得過頭了。但是,矜比之狷,更多了一股凜然骨氣。現在我們也常用矜持這個詞,表示一個人端著,不太容易親近。
"古之矜也廉",意思是說,古時的矜者,是對自己有要求,并且確實按照自我要求嚴格持守,言行舉止一板一眼不走樣,這是到今天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它的缺點是"廉",有棱角,讓人難以親近。
"今之矜者也忿戾",忿戾是一種剛狠之氣,與人多怒好爭。跟別人是這樣,跟自己也這樣。什么樣呢?不高興,不滿意。這么一來呢,矜后面的那個守就不見了,只剩下火藥桶一樣的情緒,這叫做忿戾。
師父教我們:先整理情緒,情緒整正了,整平了,整和了,再做事。
5,什么是愚?
愚,是暗昧不明,好像呆在黑漆桶里一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他不明,就是暗,就是愚了。
"古之愚也直",古時的愚者,雖然暗昧不明,但是任性率真,想到就照著做去了,直是直接、直爽,是一股呆勁兒。
"今之愚也詐",現今的愚者,也不明明德,但詐,詐是什么呢?裝憨,裝傻,挾私欺誑。這么一來呢,愚后面本來有的那個純樸沒了。
三,孔子教我們識人之法。
他透過言行表現,精細之別,可謂電光石火,剎那之辨,這個方法好用簡便,不用弄個表格,用筆填分數,這個方法有難度,難在首先要自修,修到自己很正,氣很足,神很旺,然后能變得敏銳深刻,一下子拎出人的狀態。
四,孔子之嘆。
他這一嘆,不是嘆那一時就過去了,他這一嘆是千年萬年之嘆,是人性之嘆,也是往后的中國人要自省的警策,代代都要傳。
因為中國文化講究一個修字,修是非常個人化的事,要人人自己動起來、自己照著先賢的學問修身進德,不光是學習知識這么簡單,重在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涵泳領會。上一輩修得好,不等于這一輩修得好,這一輩修得好,不等于下一輩修得好。所以,中國人講澤被萬世是指學問和文明的功勞,可不是說有一票人干成了,則后來人可以一勞永逸啊。
五,我們怎么做?
前人指出問題,我輩省察克治。把優良傳統繼承發揚,生生不息,自強不息。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論語>》張居正著
《論語正義》劉寶楠著
《論語新解》錢穆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