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陽貨第十七 學習筆記(下)

17.14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孔子說:“聽到道路傳言就四處傳播,這是應該革除的作風。”

17.15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當作患不得之⑵。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孔子說:“鄙夫,難道能同他共事嗎?當他沒有得到職位的時候,生怕得不著;已經得著了,又怕失去。假若生怕失去,會無所不用其極了。”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⑴,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孔子說:“古代的人民還有三種[可貴的]毛病,現在呢,或許都沒有了。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現在的狂人便放蕩無羈了;古代自己矜持的人還有些不能觸犯的地方,現在自己矜持的人卻只是一味老羞成怒,無理取鬧罷了;古代的愚人還直率,現在的愚人卻只是欺詐耍手段罷了。”

17.17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7.18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子說:“紫色奪去了大紅色的光彩和地位,可憎惡;鄭國的樂曲破壞了典雅的樂曲,可憎惡;強嘴利舌顛覆國家,可憎惡。”

17.19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道:“您假若不說話,那我們傳述什么呢?”孔子道:“天說了什么呢?四季照樣運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么呢?”

17.20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孺悲來,要會晤孔子,孔子托言有病,拒絕接待。傳命的人剛出房門,孔子便把瑟拿下來彈,并且唱著歌,故意使孺悲聽到。

17.21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宰我問道:“父母死了,守孝三年,為期也太久了。君子有三年不去習禮儀,禮儀一定會廢棄掉;三年不去奏音樂,音樂一定會失傳。陳谷既已吃完了,新谷又已登場;打火用的燧木又經過了一個輪回,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道:“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便吃那個白米飯,穿那個花緞衣,你心里安不安呢?”宰我道:“安。”孔子便搶著道:“你安,你就去干吧,君子的守孝,吃美味不曉得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住在家里不以為舒適,才不這樣干。如今你既然覺得心安,便去干好了。”宰我退了出來。孔子道:“宰我真不仁呀,兒女生下地來,三年以后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替父母守孝三年,天下都是如此的。宰我難道就沒有從他父母那里得著三年懷抱的愛護嗎?”

17.22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孔子說:“整天吃飽了飯,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不是有擲采下弈的游戲嗎?干干也比閑著好。”

17.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子路問道:“君子尊貴勇敢不?”孔子道:“君子認為義是最可尊貴的,君子只有勇,沒有義,就會搗亂造反;小人只有勇,沒有義,就會做土匪強盜。”

17.24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流字衍文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子貢道:“君子也有憎恨的事嗎?”孔子道:“有憎恨的事:憎恨一味傳播別人的壞處的人,憎恨在下位而毀謗上級的人,憎恨勇敢卻不懂禮節的人,憎恨勇于貫徹自己的主張,卻頑固不通、執抝到底的人。”孔子又道:“賜,你也有憎惡的事嗎?”子貢隨卽答道:“我憎恨偷襲別人的成績卻作為自己的聰明的人,憎恨毫不謙虛卻自以為勇敢的人,憎恨揭發別人陰私卻自以為直率的人。”

17.25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孔子道:“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難得同他們共處的,親近了,他會無禮;疏遠了,他會怨恨。”

17.26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孔子說:“到了四十歲還被厭惡,他這一生也就完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