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傳一段視頻,講的是美國一位老法官斷案,既有智慧又充滿溫情,裁斷結果讓被告和陪審人都心悅誠服,滿滿的正能量。
其中有這樣一個案子,一男子違章停車被告上法庭,老法官請被告5歲的兒子來幫忙斷案。老法官對小男孩說“我可以有三個選擇,我可以罰他90元,我可以罰他30元,或者我也可以不罰他。你覺得我應該怎么做呢?”
“罰30。”小男孩脫口而出。場上立刻笑聲一片,大家都為小男孩的正直判決感到意外和驚喜。
接著老法官講述了一個古老的宗教故事,稱贊小男孩的正直和智慧,“所羅門王可以說是手握大權,但通常他會消除歧見,選擇中庸之道,也正是你現在的抉擇……”
案件最后,老法官讓爸爸帶小男孩吃早餐,免除了30元的罰單,既讓被告承認了過錯,維護了司法公正,又加深了父子間愛和親情的互動,總之是一個圓滿的結果。
如果說,老法官的判決是閱盡人心,人情練達后的智慧靈光,那么,小男孩的抉擇,一個單純的幼兒,能做出這樣清晰果決的判斷,就是天性使然。
孩子的美德和智慧,常常被大人們粗糙的雙目所忽視。在成人們的眼里,孩子一直是被當作“不及格、非正式、未成型、待加工”的生命來關愛和呵護的。這實在是天大的誤會,天大的錯覺。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生命在誕生伊始的那段歲月里,都帶著天道宇宙賦予的最原始的能量,最本源的真與善,最正確的生命法則。這段被稱為童年的時光,是每個人生命里最“偉大”的歲月。他們在對人間善惡、好壞、美丑的區別,在保持清晰的看法、作出果決的判斷和立場抉擇方面,比成人要健正、純粹得多。他們的生活比成人要樸實、要干凈、要簡單明朗、要有尊嚴。他們不懂得妥協、欺騙、撒謊、虛與委蛇……等"厚黑"技巧,他們對危弱者的同情,救援的慷慨、施舍的大方,最令人感動,堪與最純潔的宗教行為相媲美,他們是最接近神明的人。
他們,也是曾經的我們,充滿了幸福、勇氣、快樂、純真和信心。童年的那段歲月所賦予我們的高尚、善良、正直與誠實,比人生的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得多。
真誠的祝福那個法庭上的小男孩,無論他未來的人生之路是風雨兼程還是花團錦簇,祈愿他不迷本心,永葆童真。
(青禾 ??綠野文化-眾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