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看電影的時候,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我們的情緒也隨著發展的情節而不斷的波動。
愛情片:男主角不懂女主角的愛,在經歷滄海,卻不成桑田。唏噓!
槍戰片:那顯而易見的拔槍動作,而對手卻不能迅速反應,而慘死在對手制造的血泊中。懊惱!
刑偵片:那抽絲剝繭,顯而易見的線索,而劇中的人,卻在苦苦搜索而不得其法。急躁!
警匪片:罪犯隱藏的地方,就在眼前,而大批人力物力耗費,卻就不能發現罪犯的落腳點。斥責!!
但是,現實生活中,這類的事情,比比皆是的發生在我們周圍。然而我們卻不自知。
這是,因為,在電影中,我們處于一個上帝的視角,一切情節和事態發展,都在自己的觀察和掌握中。我們處于全視野的角度。可是,生活中,我們只是蕓蕓眾生一粒塵埃,迷茫短視和身處其中而不自知。
因此,我們做了自己主宰,卻無法真正主宰自己。如果想用上帝視角,去認為每個人都能去了解,熟稔自己內心的活動和想法,無異癡人說夢般的無知。
無論在溝通還是協作做事,一定要小我而大別人。首先要認為別人不了解。通過溝通,告訴別人想法,得到認可和反饋,然后再進一步協調。這才是做事能夠精誠協作的關鍵。
真正的生活中,沒有想當然,只有告知、溝通。
2.
人與人,組建家庭。組建朋友。組建圈子,組建成為一個大社會。
在家庭,朋友、圈子,社會中。雖然由單個人構成。但是,當是家庭、朋友、圈子、社會的時候,便給了這些名詞賦予更多的含義和內容。人和人,只是一個點和點的組合。
可是,經常性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把自己當做“焦點。”會去認為,自己才是中心。希望別人能夠認可稱贊和承認。在自我之中,患得患失。特別在乎別人的眼光,非常想得到別人的贊譽。永遠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這是病。事實是在別人的眼中,雖然你是存在著,空氣也是存在的啊!沒有人會真正在乎你的存在和你的想法。你想得到的承認,只能在你的蓄意中,失去自我。
你的成績,光環或者失敗,沮喪。僅僅是你自己拿著放大鏡在檢視自己的創口。在別人眼中,根本被無視和忽視。
寫下雜感,僅僅為了告訴自己。
1.與人溝通,應該設置別人不了解的前提情景,去告知,溝通,從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協作。
2.別總是把自己當菜,要對自己自黑。沒有人會特別在乎你的存在。除非至親。
20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