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
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
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
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p>
農(nóng)歷臘月廿三是北方小年時間,我國北方地區(qū)一派熱鬧過小年的景象,而對廣大南方地區(qū)來說,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才是“小年”,有的是臘月二十五。
小年代表著年節(jié)的準(zhǔn)備正式開始,采買年貨,打掃房屋等等全部提上日程,期盼過年的心情也從今天開始強烈起來,熱切的心情仿佛是放在火爐上烹煮的熱茶,小聲的咕嘟咕嘟冒起泡來。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每家每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每天都在做著準(zhǔn)備,讓房子更明亮,讓食物更豐富,等待遠(yuǎn)行的歸人赴一場團圓。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大人孩子都要抽時間洗浴理發(fā)。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寓意去掉污垢晦氣,來年一切都有好的運氣和生活。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老話說以后天天都是好日子,有講究的人家還強調(diào)話里話外不能說“多,少”這樣的字,以此寓意新的一年五谷豐登,人畜興旺,日子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小孩子可以吃糖放炮睡懶覺,“忙年”的大人們,也變得格外寬容。就在那忙忙碌碌的節(jié)奏里,因了娃娃的淘氣而分外有了愈來愈近的喜慶氣息。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有的地方民俗里說小年到來后諸神都上了天,從而百無禁忌起來,連娶媳婦、聘閨女都不用擇日子了,這樣就更使新年有了新氣象,樂樂呵呵去開始新的一年。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年”帶著一年的酸甜苦辣咸匯成的各種滋味,在大地上最后一次的逡巡于生機勃勃的人間,只待三十大年夜過后,做一個辭舊迎新、眾說紛紜的交接者。
千年的光陰,不過是白云蒼狗,可這些歲時節(jié)令卻一代代流傳下來,無論是習(xí)俗、食物、還是心情似乎都還留著過去的影子。當(dāng)新年的腳步臨近時,耳畔響起的都是少年時父母的呼喚:喚你回家吃大餐喚你回家試新衣,聲聲入耳,縈繞在心懷。
而在每一個無聲無息的光陰流轉(zhuǎn)里,生命也如一副淡泊清明的山水畫,有濃墨重彩處,更有意猶未盡的多處留白。它緩緩鋪展開的是期待,猝然收手時,卻已是“欲說還休”的眷戀,留在紅塵中的每一處色彩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淡泊,漸漸成為無數(shù)個記憶中的斑斕。只有珍惜當(dāng)下,才對得起為你帶來獨一無二生命的親人。
就像一首詩里說的:“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徑向鏡中辭舊我,一彈衣袖不徘徊?!?/p>
小年說年,說完故事就拜年!新年好??!
? ? ? ? ? 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