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失地,迎還二圣”這是岳飛曾經(jīng)北伐的一大原因。然而,至死也沒完成這個心愿,岳飛這位中華歷史上最杰出的軍事家沒有死在戰(zhàn)場上,而是死在了秦檜和趙構(gòu)手上。
岳飛的死是歷史上的一大冤案和悲劇,是被當時的主子趙構(gòu)和奴才秦檜合流謀害致死。岳飛死后,無數(shù)百姓哀聲啼哭,一代名將就這樣墜落了。
很多人都知道岳飛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卻忽視了岳飛死亡的真實原因。秦檜有罪,誣陷忠臣良將從而遺臭萬年。然而,秦檜與岳飛是一個身在宮中的文臣、一個是常年在外征戰(zhàn)的武將,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即使偶爾有點矛盾,也不至于陷害岳飛致其于死地。秦檜臨死時告誡后人,永遠不要當官,可見其非常明白死后必然會被萬人唾罵,那么是什么原因讓秦檜愿意背起陷害忠良的罵名?
原因只能是在當時的皇帝趙構(gòu)身上,看過史書的都應(yīng)該知道,趙構(gòu)當皇帝,也是名副其實皇袍加身,比起他祖先趙匡胤簡單多了,這就使得趙構(gòu)對武將的防范和擔憂遠遠勝過對金國的恐懼。歷史上的岳飛是一個不好色、不貪財、愛百姓的人?;噬显?jīng)想給他蓋房子,岳飛不要并且說:“敵未滅,何以家為?”這樣一個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產(chǎn)、不怕死的人,圖的是什么呢?難道圖的是江山?這讓宋高宗趙構(gòu)心里犯嘀咕。
岳飛北伐的口號是“直搗黃龍,迎回二圣”。黃龍是金軍老窩,二圣是誰呢?一個是皇帝親爹徽宗,一個是皇帝哥哥欽宗,如果他的父親跟他的哥哥回來,那他該放到什么位置?他的江山還能坐得安穩(wěn)嗎?后來秦檜還跑到皇帝那去打小報告,聲情并茂的說了一番,還畫了三個太陽,意思是提醒皇上,這國無二主,天無二日啊。高宗口上不說,心里肯定不悅。
1137年,岳飛聽說金人想在汴京立飲宗之子,就上疏高宗立太子以安定人心。當時同行的隨軍轉(zhuǎn)運使 薛弼就勸他,作為在外領(lǐng)兵的武將,不應(yīng)該在這樣的問題上發(fā)表意見。岳飛卻義正辭嚴地說道:“臣子一體,也不當顧慮形跡。”,這立嗣說小那是皇帝的家事,說大那是國家的大事,豈是臣子可以隨便過問的?古往今來多少聰明的大臣即使被皇帝主動問起此事,都是以這是皇帝的家事為由而請皇上乾綱獨斷。這岳飛可是手握重兵的大將,主動過問起立嗣之事豈不引起皇上的疑心?疑心時間一長必然會動殺心,岳飛也就在劫難逃了。
岳飛一味主戰(zhàn)、反對議和的這一點和趙構(gòu)的主和派主張不符。趙構(gòu)從心里講就不愿意北伐,只想偏安一方,而岳飛是堅定的主戰(zhàn)派,絲毫不懂得如何進退。
岳飛被解除了兵權(quán)之后,岳云和張憲在湖北襄陽舉兵想擁立岳飛,武力要挾朝廷恢復岳飛的兵權(quán)。岳飛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軍隊主要聽命于岳飛,而且兵多將廣,在古代軍隊都是皇帝的,而岳家軍幾乎成了私人的軍隊。這對趙構(gòu)來說不能不忌憚。
由以上可見岳飛必須得死,即使沒有秦檜誣陷,也會出現(xiàn)李檜、張檜之流。而岳飛不僅手握軍權(quán)而且功高震主,即使是其他皇帝當政,岳飛也難逃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