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心探索】網(wǎng)站主編來信邀稿,題目之一是“在乎別人的看法怎么辦”?
昨天又有朋友私聊請問我“為何太過于在意別人的眼光呢”?
看來這個問題的確困擾著很多人,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主題吧~
他問:「我看了很多心靈成長書籍,收獲頗多,但也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生怕自己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會為了別人的好評價而刻意掩飾自己。老師對此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嗎?」
我跟他說:
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是人之常情。若能把這當(dāng)作是讓自己進步的動力,在不久的將來遇見更好的自己,那也是美事一椿,挺好的。
但若是特別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甚至刻意掩飾自己只是為了得到好評價,似乎就有點太過了。
你最擅長的事,是做你自己,別活在別人的期待里。
別人給我的建議,對我而言永遠只是“僅供參考”。
我不會狂妄自大到一律不聽,但我也不會盲從盡信。
畢竟自己的格局有限,別人若給我真正的好建議,我會欣然接受,因為我也想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
但我絕不會為了討好別人去做某些事,就更別提是我不喜歡的事。
這在人際互動是一個大誤區(qū),在親愛關(guān)系更是如此,但很多人掉進陷阱里還不自知。
你若為了刻意討好對方,把自己整的都不像自己,對方不會感動你為他所做的改變,只會嫌你沒個性,甚至說你虛偽。
你都不尊重你自己,對方咋可能尊重你?這不同頻也不科學(xué),我自己就有慘痛經(jīng)歷。
我19歲那年,喜歡上一位很可愛的女生,擊敗眾多競爭對手之后,終于和她在一起。
當(dāng)時年紀小,那懂這么多道理?又好不容易追到手,所以她想要我怎么樣,我都盡量去配合,既使我心里有千百個不愿意,但我還是像條哈巴狗似的,一昧刻意討好。
連我爸都看不下去,對我說出極重的話:「怎么生了一個你這么沒用的兒子?真是有夠丟臉!」
剛開始我為了討她歡心,還可以勉強自己配合,但那畢竟不是真正的我,而是按照她喜歡的模子打造出來的我,慢慢我覺得好累,好苦。
我想做真實的自己,不想再被壓抑,但矛盾就越來越多,因為不符合她的標(biāo)準(zhǔn)與期待,所以最后還是分手了。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發(fā)。我告訴自己,從今以后我不要再偽裝,我要活出真正的自己,我也不要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別人怎么想那是他家的事。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要接受自己,尊重自己,好好愛我自己。
你喜歡就來,不喜歡拉倒。我要吸引本來就喜歡“如是的我”的對象,這樣我很輕松,任我一舉手一投足,對她而言都是最完美的,皆大歡喜。
記住,你最擅長的事,是做你自己,但不是唯我獨尊的放縱任性。
你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改脾氣去毛病,見賢思齊,見不賢內(nèi)自省。
補充說明完畢,繼續(xù)回到原來的話題。
其實人類有三大欲望,想被認同只是其中之一。三大欲望分別是:
1.安全感
2.被認同
3.控制欲
這就像是有一棵參天神木,不偏不倚長在路的正中央。你無法繞過去,唯有想辦法將這顆樹移開,才能繼續(xù)前進。
這三大欲望就是這棵神木粗壯的樹干,你若想徒手將它推倒,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你得要善用工具才行。
無論是“安全感”、“被認同”還是“控制欲”,說穿了都是同一種東西:心情
坊間有很多法門可以教你如何對治心情,或是將它釋放,或是與它和平共處,甚至歡迎它的發(fā)生。
誠摯建議你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一門深入好好給它練下去。
這個方法就是一把可以斬斷煩惱的智慧之劍,讓你心情不好的人事物就是磨刀石,此時不練待何時?越練習(xí)寶劍就會越鋒利,你被情緒影響的時間就會越短,喜悅自在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多,對你心想事成也有莫大的幫助。
你若問我有啥好方法可以推薦給你,我的建議是:
最簡單易用的是“零極限”,喜歡自問自答的人可以試試“一念之轉(zhuǎn)”或“塞多納釋放法”。
總歸一句話:請你用寬寬松松的態(tài)度,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自己不斷成長精進,你不必刻意討好或掩飾,別人也會欣賞你。
太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也是一種貪!
當(dāng)你往真實的你越來越近,你會無比的自在。
秋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