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最好的狀態就是在坐進電影院之前,對這部片子,一無所知。沒有過分的期待,不會輕易被其他觀點代入,更沒有對某個明星或導演的追捧,靜靜的坐著,等著和主人公一起上路,收獲埋伏在途中的驚喜和感動。
《海洋之歌》美的讓我沉醉,海之精靈的歌聲蕩滌著我心里的塵埃。沒有流水線動畫片刻意的對觀眾的討好,沒有刻意搞笑,沒有故意煽情,沒有裝傻賣呆的萌物的圈粉,少了套路,卻讓我們看到了電影人七年磨一劍的真誠。
故事很簡單,是個愛爾蘭神話。海豹女在海中產下女兒雪兒,離開了兒子小本和丈夫,小本看到因為妹妹失去了媽媽,失去了爸爸一半的關愛 ,本就對妹妹有種本能的抵觸情緒,再加上雪兒六歲了還不會說話,更增添了不能溝通的隔閡。爸爸沉浸在失去妻子的悲傷中,疏于對孩子們的關心,一次雪兒穿著海豹衣下海,才讓爸爸意識到女兒可能重走母親的老路,狠心把孩子送到了奶奶家,這兩兄妹回家的冒險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回家之路并不平靜,竟意外發現雪兒是海之精靈,她的歌聲能解放所有流落人間被變成石頭的精靈,如果不能唱歌卻會失去自己的生命,哥哥為救妹妹漸漸解開心結,也迅速成長起來承擔起保護妹妹的責任,成為一個真正的全世界最好的哥哥。
我想說的是故事中的故事,抓走雪兒的女巫。女巫瑪查看著自己的兒子陷入不可自拔的悲痛中,于是施法把他變成了無欲無求沒有悲傷也沒有快樂的石頭,同樣她以幫助的名義,把無數精靈的情緒都裝進了瓶子里。甚至當她自己有悲傷,憤怒的情感波動時,她也用相同的方式抽出了自己的情感。她的身體也在一點點變僵硬,總有一天,她也會成為石頭。
多么諷刺,我們都害怕受傷,害怕淚水像洪水一樣席卷我們的心靈,害怕憤怒像烈火一樣灼燒我們的心靈,害怕妒忌像水草一樣糾纏著我們的心靈,可是,當這些那些的情緒都像清晨的露水一樣蒸發殆盡時,我們過去的故事便成了冰冷的時針,我們也只是時間的容器,有條不紊又廖無意義的重復著規則平穩的跳動,像什么,我們是什么,對,石頭。
雖然小本想忘了媽媽的離開,想忘了對妹妹的妒忌,想忘了擔心失去爸爸關心的不安,可是,他卻還是選擇留下這些回憶,正是因為這些記憶,讓他知道親人的彌足珍貴,正是失去的疼痛給了他保護親人的力量。
生命有時候就是多了這些體會,才多了意義。有時候傷心像潮汐一樣拍打過來,淚水都濺到心里;有時候不安像是樹篩碎的陰影,把陽光都奪了去;有時候孤獨像是衣衫不整的草人,守望著麥田從日落到黎明……可是更多時候,溫暖像是許多許多手臂擁抱過來,熱情和力量變成絢爛的熱氣球,托著我們,就像要飛起來了。我們沒法拒絕傷害,拒絕悲傷,拒絕帶著刺的情緒卡在我們小小的心里,就像我們無法拒絕愛,拒絕在這最尖銳的刺里開出最高貴的玫瑰。
治愈巨人傷痛的不是遺忘,而是母親的陪伴,彌補小本失去母親的不是怨恨,而是背妹妹回家的路,安慰父親失去妻子的不是頹靡,而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相聚。永遠不要拒絕悲傷,永遠不要放棄歌唱!
不難發現,電影中刻意處理的女巫瑪查和小本奶奶的相似處,巨人和父親相似的孤獨的身影。以此類推,也能發現,現實生活在神話故事里的投影。奶奶在融入社會不斷磨礪不斷有情緒涌上來的過程中,選擇了忽略,選擇了回避,當親人受到傷害時,極力期盼改變現狀,卻忘記了感同身受的關懷。父親在失去摯愛的打擊中轉過身去凝望著讓愛消失的海域,卻忘了轉過身后兩個孩子愛的繼承和延續。我們是不是也這樣在傷痛中迷失,我們是否也因為躲避和退縮失去了愛的感知力。
《海洋之歌》是個失去的故事,也是個得到的故事,這是個關乎勇氣的故事,這是個美的故事。暈開的畫面,明亮的色彩,靜默的畫面里充盈著想象力和靈動感,在美的歌聲享受著這動畫帶給人心靈的寧靜和美的感受。
同樣是個電影長跑,同樣是手繪的良心作品,故事同樣簡單看似沒有噱頭和張力,可是和《大魚海棠》的差別,恐怕不止一點點。
最后,唯一一個違和點,大風起兮云飛揚,翻譯不要強行秀有文化好嗎,全場都笑了,真是尷尬。
我是窩窩,熱愛讀書,熱愛電影,熱愛寫作,希望在這條道路上與你相伴隨行,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