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拜讀了王堅博士的《在線》一書,本書的副標題是“數據改變商業本質,計算重塑經濟未來”。
王堅博士是阿里巴巴最早看到云計算前景的人,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任職技術委員會主席。
2009年9月10日,阿里云計算公司在阿里巴巴十周年慶典之際成立,王堅擔任總裁,帶著400多人的團隊開啟了中國最早研發云計算的里程。一般外人很少知道,他在完成阿里云的過程中承受了多少非議、質疑,但他都堅持下來并且成功了——阿里云現在已經是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這背后也有馬云對他的信任:每年對云計算投入10個億,連續投10年。
加入阿里之前,王堅的職務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不過他的教育背景卻是心理學博士,佩服!
王堅博士將互聯網定義為基礎設施,將數據定義為世界的新財富,將計算視為一種公共服務,這對企業的經營者來說尤其有吸引力。他認為人類應該像使用電一樣方便地使用互聯網和云計算——這也是他做阿里云的初衷和堅持。
下面摘抄一些我認為的重要知識點備忘:
第1章 在線
云計算可以讓你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做到以前不能做到的規模。
在有互聯網以前,物理世界是離線的;在有了互聯網以后,世界在向在線進化。
互聯網之前的信息革命,完成了原子的比特化;而互聯網的出現,則要完成比特的在線化。
實體店和淘寶店針對商品擺放的效能差異,也就是在線的和簡單的數據驅動之間的區別。
因為在線,事物的規模效益一點點被疊加起來。思考的規模,也隨著計算在線而變化。
有了在線,你覆蓋的用戶范圍、成本和速度都改變了。
第3章 從信息到數據的進化
信息時代把數據當成了信息,互聯網讓數據真正發揮出價值,讓人們相信人眼看不見的數據世界。
“大數據的重點是在線”
數據只有在線才有價值,否則永遠只可能是樣本材料,永遠不會形成真正的數據價值。離線時代,很多數據是會丟失的,你在物理層面上永遠無法回收起來。就好像食堂賣飯的大媽最多只知道自己收了多少飯票,不知道哪種更好賣、賣了多少。
數據要流動才有價值。數據在線到了互聯網上的流動,是信息社會和數據社會的本質區別。我們已經從過去企業內部的信息封閉流動,走向了互聯網上的數據開放流動。
第4章 從計算機到計算的進化
事物之間的區別,有時候不是由它的物理形態決定,而是由它的服務形式決定。
第5章 從互聯網到萬物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真正帶來的影響,是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都沉浸于在線的世界里了。
有位投資人說過一段話:“我感覺在App里面是長不出亞馬孫森林的,但是互聯網上可以長出亞馬孫森林,Web上也可以。”
賬號是用來干什么的,實際上它提供了一種在線的體驗。
我(王堅)說你還不能理解這個行業,除非你做到兩件事:一是收到的名片比我多;二是用過的登機牌比我多。
第6章 追尋在線凌云夢
云計算,是為有創造欲望的人,提供最好的彈藥,去實現夢想。
第9章 從摩爾定律到在線三定律
在線后的互聯網、數據和計算有三個基本定律要遵守。
定律一:每一個比特都在互聯網上
定律二:每個比特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流動
定律三:比特所代表的每個對象都是在互聯網上可計算的
2006年,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賽斯·勞埃德(SethLloyd)在《設計宇宙的程序》(ProgrammingtheUniverse)一書中寫道:“宇宙自誕生之日起就開始計算了。生命,語言,人類,社會,文化——這一切全是由于物質和能源有處理信息的內在能力。”世界的誕生源于宇宙大爆炸,可舊的離線社會是否可被計算還有待研究。由比特組成的在線新世界,應該是可被計算的。可以說,計算是在線世界的天然屬性。
按照這個邏輯,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身邊那些還沒有在線的東西,在線之后會是什么樣子。——致創業者
在線打破了離線世界的時空界限,必然需要一個新的規則。
第10章 人類的自信
對別人的敬仰就是對自己的信心。
========================================
這本書給我的啟示:
先敬佩王堅博士這個人,為自己所堅持的努力,百折不撓!
對于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從更本源的角度去思考數據的價值,對技術引領世界發展方向的思考,進而與商業結合,也是大有裨益的。
——寶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