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喜歡信任,而避諱報復。而事實上,凡事都是具有雙面性的,能給予你多深的信任,也就能給予你多重的報復。因為信任和報復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以下內容選自《怪誕行為學》一書
為了初步了解人類的報復欲望是何等的根深蒂固,我請你看一看由恩斯特-菲爾帶領的一個瑞士研究小組進行的研究,他們通過一個叫做“信任游戲”的實驗詳細觀察了報復現象。游戲規則如下,這些規則都已經向參與者作了詳細說明。
你和另一個實驗參與者被分為一組。你們被分在不同的房間里,而且永遠不會知道對方的身份。實驗主持人給你們每人10美元。你必須走第一步,決定把你手中的錢送給游戲對家,還是自己留下。
如果你決定把錢留下,游戲到此結束,你們倆都可以拿著各自的10美元回家。但是,你如果送出10美元,主持人會把你送的錢數乘以4給對家——對家手里不僅有原來的10美元,還會再加上40美元(10美元×4=40美元)。對家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把錢都留下,就是說他(她)可以拿到50美元,而你一分也拿不到;二是把1/2的錢退給你,也就是說你們倆各得到25美元。
當然了,問題在于你是否信任對家。你會把錢送給他(她)——到頭來有可能失掉你到手的錢嗎?對家是否值得你信任,可以把贏到的錢分給你?理性經濟學對此預測得非常簡單:人們絕不會退回50美元的1/2,而且,既然事實如此顯而易見,一開始也絕不會有人把10美元送出去。
但是在這一個案例中,傳統經濟學理論是不準確的:令人高興的是,人們并不像傳統經濟學教導的那樣,他們更信任別人。結果是很多人送出了自己的10美元,并且他們的游戲對家也相應地退還了25美元。
這是信任游戲的基本形式,但瑞士研究小組進行的實驗還包括另一個有趣的步驟:如果你的對家決定把50美元獨吞,你可以用自己的錢懲罰這個混蛋。你從自己來之不易的辛苦錢中每拿出1美元,實驗主持人就相應扣掉貪婪的對家手中的2美元。就是說,如果你決定自己拿出2美元,你的對家就要損失4美元,如果你咬緊牙關花上25美元,對家贏的錢就一分?不剩了。如果你在玩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對方背叛了你的信任,你愿意花這樣的代價來實施報復嗎?你愿意自己掏腰包讓對方吃苦頭嗎?
實驗表明如果有機會,多數人一定會向對家實施報復,而且會嚴加懲罰。但是,這還不是研究最精彩的部分。在游戲參與者決定實施懲罰時,他們的大腦處于正電子放射斷層造影探測系統(PET)的掃描之中。這樣,實驗主持人就可以同時觀察到參與者的大腦活動狀態。
結果表明大腦紋狀體活動加強,而大腦的一部分活動與人們體驗獎勵相關聯。換言之,根據正電子放射斷層造影探測系統的掃描結果,懲罰別人的決定似乎與快感有關聯。還有,實驗證明那些大腦紋狀體激活程度越高的人,對對方實施的懲罰就越重。
這一切說明實行報復——即使需要付出代價也要報復,這種欲望是有生物學基礎的,而且這種行為事實上能獲得快感(或者起碼引發類似快感的反應)。
懲罰沖動在動物中同樣存在。德國萊比錫進化人類學院研究所的凱特?詹森、約瑟夫?考爾和邁克爾-托馬塞洛在一次實驗中,想弄清楚黑猩猩是否有正義感。他們的實驗設計是把兩只黑猩猩分別關進兩個相鄰的籠子里,籠子外面放一張堆滿食物的桌子,這兩只猩猩都能夠得到。桌子裝有腳輪,兩頭分別拴一根繩子。兩只猩猩都能將桌子拉近自己或者推出去。繩子連在桌子底部。如果任何一只猩猩拉動繩子,桌子就會翻倒,食物就會散落在地,它們都夠不到了。
當他們在籠子里只放一只猩猩,另一個籠子空著的時候,猩猩會把桌子拉過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它不會拉繩子。但是臨近的籠子里再關一只猩猩后情況就變了。只要兩只猩猩都能吃到食物,它們會相安無事;但如果其中一只有意無意地把桌子拉到自己這邊,另一只一旦夠不到食物,它會發怒拉動“報復”的繩子把桌子掀倒。不僅如此,惱火的猩猩還會暴跳如雷,狂叫不休。
人類與黑猩猩相似,這表明他們都有與生俱來的正義感,同時這也表明即使要付出代價,在靈長類和人類的社會秩序中,報復都具有深層次的作用。
報復絕不僅僅滿足個人欲望,從別人那里討回公道。報復與信任實際上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正如我們在信任游戲中看到的,人們總說愿意相信別人,即使是從未見面,甚至以后也無緣相逢的人(這也就是說,從理性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人們過于輕信)。
這一信任的基本因素也揭示出為什么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社會契約一旦被破壞,我們就會非常憤怒——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即使付出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有時還冒著人身傷害的危險,也要使違約者受到懲罰。誠信社會的好處比非誠信社會多太多了,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就是保持我們社會中的高度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