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之前寫過《非暴力溝通學習筆記》,希望和家人一起學習,增加家人的溝通技巧,減少爭吵。但是昨天晚上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直接和母親進入爭吵模式,真的是知易行難。
? ? ? ? 吃完晚飯,和母親一起拉拉家常。母親就提到,幾天前,她和父親在請朋友吃飯的事情上觀點有些分歧。母親的觀點是請客吃飯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方不回請,沒有必要總是父親請客,畢竟錢不是大風刮來的,需要勤儉節(jié)約;父親的觀點是難得回老家,非常想念老家的朋友,一起吃個飯,聊聊天,挺開心的,花一點小錢無所謂。母親說完,我不假思索便說:“媽,多請幾頓飯無所謂,我們現(xiàn)在不窮了,不要太計較。他們家經(jīng)濟困難一點,他們子女賺的也沒有我們多。”母親立即皺著眉頭,提高嗓門說:“你了不起,你賺錢不省錢,用錢沒有錢!要不是我資助你們買房子,你們買個屁!”“房子又不是你一個人買的!”我脫口而出。之后,就和母親爭吵起來,我也絲毫不讓著她。
? ? ? ? 重溫《非暴力溝通學習筆記》第五個知識點,先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去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把情緒說出來,而不是帶著情緒去說。在傾聽時,要聆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不把對方的話解讀為批評或指責。引導對方說出明確的需求,達成共識。
? ? ? ? 我仔細回想,為什么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因為母親提到買房子的事情,觸及到我的自尊,否定我的努力。為什么我會有這種感受呢?因為我感覺我挺努力的,工作非常認真,休息時還抽空學習,買房子時也能拿出存款,我們小兩口也有能力還兩套房貸。在當今高房價下,已經(jīng)不錯了。但是為什么我又這么敏感呢?閉眼沉思,詢問自己的內心深處,我這么敏感是因為我內心的自卑。因為從小我的學習成績一般,現(xiàn)在的事業(yè)也達到瓶頸期,工作十年的唯一成就就是從貧困階層走向小資階層。但是母親的話使我唯一的成就感破碎,如同摩天大樓的玻璃破碎,從高空跌落,碎滿一地。當時我就聯(lián)想她的話,仿佛在說“你的一切都是我給你的,你就是不行!”我想這是我沒有控制住情緒的深層次原因。這是我自己本身的問題,當和別人的關系有問題時,肯定自己本身也出了問題,往往我們盯住別人的問題而忽略自我本身。很正常,我們的眼睛是用來看別人的,不借助鏡子,我們是看不見自己的。每個人都有自卑心理,我也不例外,我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不斷建立自己的自信。
? ? ? ? 分析完自己的情緒后,思考母親的需求是什么?其實母親的本意并不是想否定我,她只是想證明她的觀點是正確的,只有勤儉節(jié)約才能支持我買房!確實,沒有父母的勤儉節(jié)約,以那個年代的收入,也沒有辦法供我上大學,那我人生的命運或許不同。可以理解母親這種觀點,因為在她們那個年代,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沒有能力去賺更多的錢,也就沒有辦法開源,只能節(jié)流。我理解母親的觀點,但是不認同這個觀點。我的觀點是開源節(jié)流,兩手都得抓,兩手都得硬。如果什么都不節(jié)約,那就沒有一定的儲蓄,也就沒有投資的本錢。我一般將自己收入的30%進行儲蓄,母親的觀點大概是70%。我們年輕人生活在年輕人的群體中,如果我們像父母那個年代一樣生活,那我們會顯得于當今社會格格不入,也不能理解當代人的想法,慢慢的就會和社會脫節(jié)。如果一味的節(jié)流,有時會影響到開源,會讓自己缺少賺更多錢的機會。比如,如果我舍不得花199元訂閱《薛兆豐的北大經(jīng)濟學課》,對我來說,就沒有機會系統(tǒng)的學習經(jīng)濟學,以后對投資肯定能降低風險,如果省下這199元,說不定會損失更多的199元。有時候花錢就是撿便宜,記得有一次買家具,舍不得付一百元家具安裝費。結果我花了一天周末的時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裝好家具,還腰酸背痛。掐指一算,不劃算阿,我用這一天時間去公司加班,加班費收入遠超一百元!如果是父母呢,反正也沒有事情做,這一百能省就省了,自己裝還找個樂子。所以我們的時間成本不一樣,導致選擇不一樣。請不要用上一個年代的思維強加于我們這一代人。
? ? ? ? 但是為什么我不讓著母親,而是與她爭吵呢?一方面是情緒原因,另一方面是我想改變她,想讓她感受到她與父親爭吵時,父親的心情。想增加母親的同理心。想讓她了解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尤其是學習了一些心理學后,對父母的性格認識更加深刻,對他們爭吵的原因更加理解。做為他們的兒子,我特別希望能幫助他們,讓他們更加和諧的相處。所以我加入007寫作,寫一些學習心得,希望他們能共同學習,共同改變,共同進步。我學習心理學就是想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想改變他們。但是,我錯了,我徹徹底底的錯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好與壞,只有加上自己的評價體系才有對與錯,好與壞。我覺得他們那樣相處不好,但是他們這樣相處三十年了,他們有自己的處理方式。我再一次利用對你們好的想法,冠冕堂皇的剝奪他們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之前,我還強制要求家里人回復我寫的文章,不回復 ,我還理直氣壯地生氣。他們不希望被我控制,就像我不希望被他們控制一樣。我分享沒有錯,強制他們改變就錯了。比如,我有一些桔子,想與朋友分享。正確的方式應該對朋友說:“我買了一些桔子,非常的甜,我放在桌子上,你們想吃就自己拿。”而不是,我剝好桔子往他們嘴里塞,還說這個桔子甜,有豐富的維生素C,你必須要吃。這樣朋友會覺得非常奇怪,其實我們的行為往往就是這樣,只不過應用在我們親人身上,而不是朋友。
? ? ? ? 之前我一直感覺自己很累,我想改變我身邊我愛的人,花了很大精力,但是效果甚微,很受挫。別人是很難改變的,除非他自己想要改變。我應該持續(xù)的學習,默默地分享,默默的愛。如果你們需要我的幫助,這時我很樂意提供我的微薄之力。
? ? ? ? 仔細想想,我的心理學只學習一點皮毛,就想改變別人,真的是有點走火入魔的感覺。感謝昆明馬佳歡心理咨詢師,幫我走出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