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帝王端坐明堂之上,看著恭恭敬敬站在下方的青年,執意拒絕授官、決意離開朝堂的狀元郎裴頁。這是今年新科狀元,無數學子中的佼佼者,飽讀經書多年,一朝登科進仕,卻無心功名,執意要回鄉做一個教書郎,這番迷之行為,讓年輕的天子趙熙不解。
江都裴頁,寒門崛起,世代勵耕,鄉試第一,文試第一,策論榜首。這般有學之士,留在朝堂,青云直上指日可待,前途無量,可是,為什么要回鄉做一個教書匠,他就甘心就這么平平庸庸終此一生?趙熙越來越不理解了?
最近發生的這兩件事,讓這位君王有點懷疑人生,心力交瘁,昨日皇后又請求廣充后宮。趙熙認為,太子已立,朝堂安穩,國泰民安,而且他與皇后年少夫妻,一路走來,共同承擔了這一路的風風雨雨,如今,她卻屢次勸說自己廣充后宮。趙熙想著,可能是皇后太累了,自己沒有給足她安全感,他不想,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人使這段年少一路走來的感情產生隔閡,可是,又該如何告訴皇后,這一生,唯你而已,有你足矣!
看著底下去意已決的狀元郎,趙熙有些頭疼,難得遇到如此優秀又清白的人才,卻不愿意留在朝堂,一臉堅定的模樣,像極了昨日皇后勸自己選秀的樣子。怎么一個兩個都不讓朕省心!趙熙心里低估一句。
“一定要走嗎?那你寒窗苦讀這么多年的意義是為什么啊?”趙熙很想再勸勸裴頁,奈何此人油鹽不進。
“皇上,臣給皇上講一個故事吧?”狀元郎微微抬頭,一瞥君顏,苦笑道。
“臣小的時候,有一個玩伴,名叫阿茵,阿茵是村里學堂付先生的女兒,可是阿茵體弱,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樣瘋玩,大多數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一旁看付先生筐里的一筐散書,臣是她唯一的玩伴,不過那時候臣也沒有玩伴,學堂里讀書的孩子,多看不起泥地里的孩子。所以,大多數時候,臣只有阿茵,阿茵只有我。”
趙熙突然間想起皇后桑霓,趙熙小時候母妃地位低下,只是一個美人,他被養在當時的正宮皇后宮里,可是宮里皇子太多了,他總是被欺負,太傅夸他學業好,太保稱他騎射優秀,被父皇夸贊,總是被其他兄弟嫉妒,沒有人愿意和他玩,桑霓是皇后的侄女,桑皇后的父兄皆戰死沙場,桑霓的母親隨夫君去了,所以,桑霓只剩下皇后姑姑這一個親人了,也被養在皇后的宮里,宮里的公主們也都以欺負她為樂。兩個有著相同經歷的孩子,很多時候,只有彼此。
“臣一直和阿茵玩,付先生不以臣卑鄙,不嫌臣粗薄,就讓臣在學堂里做學童,阿茵十二歲的時候,病情突然間惡化,付先生與阿茵去了蜀中,蜀中有大量的藥材,有名醫,有適合養病的環境。走的時候,付先生說學堂不開了,書留給臣。阿茵與臣有一個約定,每個月都寫一封信,臣將學堂她沒有看完的書寫信告訴她。臣在江都等了一年又一年,十五歲的時候,阿茵來過一封信: 阿頁哥哥,我在蜀中見到了新科狀元,騎大馬穿紅袍戴高冠,威風凜凜,氣勢逼人,如果有一天,要是能看到裴頁哥哥成為狀元郎,那么,一定是比他威風百倍。付先生說臣天資聰穎,其實不是的,臣很喜歡阿茵,不知道該怎么讓她開心,想著她喜歡看書,那么,我就多讀點書,和她講講書里的事,她就會喜歡臣了。”
趙熙突然想起,有一次上元節,宮里放焰火,桑霓很喜歡,可是不能和其他人一樣站在觀星閣看到最漂亮的煙火,趙熙就自己從皇庫里偷出一扎焰火,在御花園點燃給桑霓看,可是后來被發現了,他被父皇趕去了京郊羽林衛被皇叔操練了半年。在羽林衛的時候,端陽節,皇后娘娘派人來看他,那個人偷偷塞給他一個刺繡劍穗,繡的是絢麗的焰火。趙熙想象得到,桑霓那么笨笨的姑娘,是苦練了多久,才繡出這幾筆絢麗,她在宮里小心翼翼,是求了多久,才讓宮人幫她把這個劍穗帶給他。那個劍穗,趙熙一直與自己的佩劍掛在一起,從沒有取下。
“臣很喜歡阿茵,很喜歡啊,但是臣知道自己配不上她,臣就想著,要是有一天,臣做了狀元郎,是不是可以討得她的喜歡,是不是就配得上她了。說來慚愧,臣沒有什么安邦定國的志向,天下百姓也從來不在臣心中,臣這些年苦讀,其實只是為了阿茵!”
后來,皇子們漸漸長大,開始有了爭權意識,趙熙從前只是希望做一個王爺,娶桑霓為妻,封疆一隅,安安穩穩,度過一生。可是父皇不是這么想的,趙熙從小就很優秀,父皇對他雖然很嚴厲,但是卻是付與重望,這些年對他的或貶或斥,都是歷練,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趙熙發現自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繼承人。事實上,趙熙從來沒有想過和他的父皇一樣啊!父皇苦心孤詣的培養下,他稀里糊涂的得到大半朝臣的支持,應勢成為太子。命運弄人,他沒有想過成為太子,卻陰差陽錯得到了那個所有人都想要的位置。他想娶桑霓,可是父皇告訴他,桑霓沒有母家的支持,于他無益,不適合做他的妻子。可是不行,趙熙從來沒有想過太子妃還能是別人,只能是桑霓,必須是桑霓。趙熙領兵去了西南,西南匪患,加上邊境動蕩,所有人都避之不及,趙熙以太子之身親征,沖鋒陷陣,英勇無畏,每一份送回京城的表章里,都留有一句,兒臣不能給桑霓找一個母家,兒臣這些功名都算桑霓的。趙熙還說,父皇不讓兒臣娶桑霓,兒臣理解,可是,兒臣想娶的人只有她,兒臣不想,以后看江山如畫,國家繁華,與兒臣一起共享的人是一個兒臣不愛的人,什么時候,兒臣掙夠了桑霓太子妃的功業,什么時候兒臣就回京,如果西南的不夠,還有東南,還有西北,兒臣真的很想娶她!
“臣鄉試第一的時候,把消息告訴付先生,先生說,我應該為自己而活,阿茵不值得! 我以為先生還是嫌棄我的身份,更加發憤圖強,可是我卻不知道,那個時候,阿茵已經……病入膏肓了!臣不知道阿茵在蜀中的情況,只是覺得她的身體應該一天天好起來,畢竟蜀中那么適合養病的地方,臣以為付先生的話是覺得我配不上阿茵,臣愈加勤奮刻苦,所有人都以為臣是為了功名利祿,其實臣只是為了阿茵!”
趙熙平定西南用了兩年時間,這兩年也算是他和父皇的拉鋸戰,所有人都以為他是為了建功立業,只有趙熙知道,他只是為了桑霓。西南初定的時候,趙熙本來要再去東南,東南有一股海寇,肆虐橫行,不過父皇給他來了一封信,不想后悔的話,速歸!趙熙不解其意,但是還是回了京城,桑皇后病重,臨終之前想安排好桑霓的人生大事,畢竟,桑霓就剩下桑皇后這一個親人了。桑皇后沒有想過要將桑霓嫁入皇家,那是她唯一的侄女,是兄長留下的最后血脈,桑皇后覺得她幸福就好了,皇家不適合桑霓。趙熙跪在桑皇后病榻前,承諾到,一定會讓桑霓幸福,桑皇后看著眼前這個情義真真的孩子,她從小將他養大,雖然不是生母,但也有些許母子情義,趙熙的秉性,她也是知道的,最后,桑皇后看向桑霓,點了點頭。終于,趙熙與桑霓塵埃落定!
“殿試之前,付先生和阿茵回來了,臣很意外,意外她們突然回到江都,阿茵雖然瘦弱白皙,但是每次臣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她都打起精神聽臣講這些年的經歷,可是,我卻不知道,那是她最后強撐起來的精神氣了。臣很開心,讀書之余,佳人在側,青春年少,歲月靜好!”
趙熙在桑皇后喪期之后,如愿娶了桑霓,兩人在一起過的和和美美,舉案齊眉,歲月靜好,唯一不好的是,朝臣們和父皇都張羅著給他娶側妃,納妾。好在婚后兩年,桑霓懷孕了,可是兒子出生的時候難產,桑霓不顧一切還是保住了這個孩子,母子平安,只是,桑霓從此不能再有孕了。這些,沒有人知道!趙熙也是在一次桑霓感染風寒,好奇她身體怎么這么差才知道的。不過,也沒什么,孩子,有一個就夠了!趙熙心想。可是,這卻成為了桑霓的心病。
“臣在京城殿試,在這里春風得意的時候,阿茵走了,前幾天,付先生來信告訴臣,阿茵說,好遺憾啊,還沒有見到臣騎大馬穿紅袍戴高冠的樣子呢。臣真的沒有鴻鵠之志,不想封侯拜相,臣讀書,考取功名,成為狀元郎,也不過是想讓阿茵看看我穿騎大馬紅袍戴高冠的樣子。可是,臣愛的人在江都離世了,臣此生最好的時光都是在江都,就算皇上你把我強行留在朝堂,臣也無所作為的,沒有人教過臣如何做一個好臣子好官員,臣其實只會讀書而已……”
后來,趙熙君臨天下,桑霓成為皇后,后宮人稀,皇子也就太子一個,朝臣一開始說過一兩句,只不過趙熙早早立了太子,說多了也就沒有人說了。只是桑霓,總是懷有內疚,心里藏著擔憂,害怕臣工們口里的國祚動搖,害怕她影響了趙熙在朝堂的決斷。趙熙,也不知道桑霓為什么執意要勸自己選妃,兩個人年少一路走來,怎么她就不信任自己了呢?
裴頁到底還是走了,裴熙突然間理解他了,也理解了桑霓。桑霓嫁給他這些年,所有人都教她如何做皇后,父皇母后告訴過他要賢良淑德,朝臣百工會警戒她體恤皇帝,宮里老人會教誨她母儀天下,可是沒有人告訴她如何做一個妻子,桑霓很小就沒有父母了,這些年雖不缺乏教導,但是卻缺少關愛,桑霓一直都為他著想。這些年趙熙其實一直隨性而為,雖然說是為了桑霓,可是也把桑霓推上了風口浪尖,在他不知道的時候,父皇一定針對過她,朝臣也給過她壓力,桑霓從來都沒有告訴過他,桑霓那么愛趙熙,怎么會增添他的煩惱。可是,趙熙還是想保護好她,不是因為答應過桑皇后,不是因為和父皇賭氣,僅僅是因為,趙熙也很愛她。
裴頁走后不久,趙熙急忙奔向未央宮,他想告訴桑霓,放心愛他就好了,不用想太多,他會好好保護好她的!人間紛擾擾,喧囂來里去。我們這短短一生太過艱難,不要因為無關緊要的事,無足輕重的人產生隔閡了。這江山如畫,他只要她陪著,不要增添不必要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