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家吃飯,門外突然想起了敲門聲,開門一看是樓下的鄰居。以下是他和我媽的對話:
“大姐,我家窗外要裝一個小筐,想從你家北邊臥室吊一根繩子,一會兒過來兩個工人弄一下。”
人家都張嘴了,作為鄰居,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怎么好拒絕。我媽只能是同意了。
雖然嘴上答應了,但我心里是不大樂意的。他說的倒輕巧,好像只是一根繩子的事兒,其實操作起來并沒有那么簡單。
第一,那個北面的房間是我的臥室。我是個比較注重私密空間的人,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請朋友進臥室的,更何況是陌生人。
第二,那個房間的窗臺冬天基本用于儲存一些物品,窗臺上堆積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盒子,要想開窗勢必要把所有的物品搬走,搬動和整理起來十分麻煩。
第三,由于窗戶漏風,每年冬天我爸都會用一些毛巾之類的填充物把窗戶的縫隙堵住,這樣一來,我們不得不在夜晚還是零下幾度的時候提前把所有的填充物撤掉。
第四,也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一點,對方說話的口氣并沒有讓我們覺得他是來請我們幫忙,反而是帶著一種命令的口吻。他沒有詢問我們下午是否在家?在時間上是否方便?這樣做是否會給我們帶來不便?他只是過來通知我們一下,好像我們理所應當要配合他這樣做。
前幾年的一個冬天,由于室內外溫差很大,做飯的時候廚房屋頂會形成一些水蒸汽,看起來就像樓上漏水之后落下的水滴。有一天家里面正在做飯,聽見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樓下鄰居的媽媽,她質問我家是不是漏水了,我們說沒有啊。她二話不說,也沒有經過我們的允許,脫了鞋就闖進了廚房,看到確實沒有漏水之后,什么話也沒說,穿上鞋就走了。就好像擅自闖進別人家的不是她一樣。
要說我們和這位鄰居的關系,也僅僅是點頭之交,就是那種在上下班或者去菜場的路上遇見了順便打個招呼而已。這種打招呼也僅限于和男主人,他家的女主人從不屑于主動與人交流。他們夫妻倆都是公務員,聽說男方在某個執法部門任職,再加上樓里的一些鄰居對他們有種近乎諂媚般的討好,似乎讓他們一家形成了一種自以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比如,夏天的時候樓里的小孩子都由父母陪著在樓下玩兒,他家的小女孩搶了樓下超市小男孩的零食,小男孩的父母不但不生氣,居然還讓自己的兒子和她道歉,一邊陪著笑臉,一邊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還有一個鄰居家的小孩也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讓他家的小女孩推倒了,坐在地上大哭,孩子的父母也只是一味的責罵自己家的孩子不小心。這種做法讓我覺得特別匪夷所思,實在不理解為何要對他們如此討好。
就在我碼字的時候,樓下的鄰居已經帶著兩個工人進了我的臥室。這時已經據他所說的“一會兒就過來”超過了兩個半小時。在我提出了這樣做給我們增添了一些麻煩之后,他不但沒有絲毫歉意,反而很理直氣壯地說出了“本來我沒想通過你們家,是工人說的必須得這樣才行”之類的話。說的好像我的臥室就像他家陽臺似的,可以隨便進出一樣。
現在樓下已經完工了。他們不僅僅是裝了一個小筐,而且還搭了一個彩鋼的頂棚。這就意味著每當下雨的時候,我就會清晰地聽見噼噼啪啪的雨滴聲,這對于入睡困難癥的我來說,光是想一想就覺得特別的刺激!而且這個彩鋼棚對于樓上的住戶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現實告訴我,委曲求全地退讓一小步就會換來對方得寸進尺的一大步。以此為戒,絕無第二次。只有互相尊重才是人際交往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