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電影,前兩年開始這個興趣更是一路高歌,根本停不下來。利用周末的時間,每周基本都可以看上一到兩部電影。
因為,從電影里我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腦洞大開,放飛自我。從電影里,我也收獲了500年的個人成長功力。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電影類型、電影角色,電影故事。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這部片子主要講了男主克里斯和他兒子的故事。生活的經濟重擔壓得妻子琳達喘不過氣,一天兼兩份工,身體比較孱弱。
克里斯一直說要給妻子好的物質生活,雖然蠻努力,但也沒能實現,從這一點看也體現出現實生活的無力;克里斯成為地區代理,花了大價錢購置的醫用掃描儀銷量也賣得不好,生活入不敷出,甚至連給孩子買點零食都要考慮。
妻子琳達作出離開父子倆,尋求更好生活的選擇后,克里斯就又當爹又當媽帶孩子,他堅信只要兒子和他在一起,他們就會很幸福,一切都會出現轉機。
后來,他去了一家股票公司,相當股票經紀人。高收入,豪車,大房子都是他想要的。夢,還是要有的。萬一不小心實現了呢?
住過救濟站、住過地鐵站里的公共衛生間、花大量時間學習、怕上衛生間不喝水地連續工作打電話做業務、提前完成工作接兒子趕緊找住處,為了要十幾塊錢大晚上敲朋友的大鐵門。
通過6個月的實習,他成為唯一一個通過測試的低學歷但有能力的實習生。
職業道路坎坷,但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為什么我會喜歡這部電影,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01、看電影,觀自己。
這一點是我感觸最大的一點。
逆境不服輸,選擇去做一件事就堅持,盡力去做,不隨便放棄。我是一個比較執著的人,換句話說,也是比較固執。
比如說學英語這件事,初中高中很差,但一直堅信我就是可以學好,從一個英語渣到一個英語口語達人的逆襲。練習口語,不管你發音多好,或者說你的詞匯量多少,每天的練習都是必要的,必須做的。
每天都要開口說,我記得當時我在的大學留學生不是很多,我一沒課就跑到其他的大學去交朋友,練習口語,除了每周本校的兩次口語角,我都是給自己加餐,雷打不動,每周都去和朋友練習口語。那一段時間的確下了功夫,效果突飛猛進。
四年前去美國travel and work,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還自己找了兼職,一周工作60個小時,早晨6點起床,晚上坐11點的末班車回住處,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了2個多月,一周最多只有1天的休息時間。我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也不愿意閑著,就想著既然都到美帝了,怎么才能去提升我的口語?
我就出門溜達,出門肯定是要遇到一些人的,遇到一些人就需要交流,那么我就必須要開口說口語,找一些機會去提升我的口語。
我就這樣一個目標,后來我竟然爭取到一個老監獄博物館志愿者的名額,周日的工作就是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用英文解說小鎮和老監獄的歷史,還交到了忘年之交的朋友,真合我意,雖然很累,但我心里樂開了花。
機會,從來都不是原地等待你,而是自己要敢于去尋找或者創造機會。沒有平臺,那就自己搭。
克里斯也是如此,為了能和公司高管搭上話并且熟悉自己,他整天在公司門口提著有點重的掃描儀轉悠,還無意間學習了怎么拼魔方,一口氣在和高管一起坐出租車的空檔拼好魔方,讓高管Jay對他刮目相看。
如果他就傻傻地等著面試結果,那么就不可能有后來的故事了,也就沒有了后來的轉機和后來的成績。
轉機,就在你自己的手里。
02、不受別人太多的影響,專注自己的事。
克里斯可以專注地實習,做好銷售,和客戶搞好關系,維護好每一個客戶。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熬夜學習、晨起學習、向經理學習,向行業的佼佼者學習。
大學時期,自己為了拿到英語和法語專業證書,當時也是整天泡在圖書館里,一泡就是一整天,早7晚10,每天看語法、背單詞、做閱讀,每天如此,日復一日。
你要問我,不累嗎?當然累了,不過誰能不累呢?能夠有時間集中學習本來就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了。
還有一段時間,為了閱讀,打破自己一年閱讀400本書的記錄,我就廢寢忘食的開始了閱讀之旅。那段時間該考的證兒都考完了,有一段閑暇時光。
一睜眼洗漱完畢,吃完早餐就去圖書館,中午晚上也是就近吃飯,其他時間全部用來閱讀。那段時間給我的感覺就是早晨出去星星還掛著,晚上回去月亮又來了。當時,用披星戴月可一點也不夸張,也是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那時候,我是一個對每天星期幾記得比較清楚的人,可是那段時間時間好像過得飛快,我都忘記了星期幾,忘記了時間,完全進入了一種心流的狀態,就是忘我。最近也在閱讀flow這本書,更是大有感慨。
那段時間,書籍對我的影響太大了,可以說改變了我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讓我知道了世界原來能那么那么大,自己卑若塵埃,不過倒也樂在其中。走進圖書館,看到每本書都悠然自得地躺在書架上,我走過去又好像對我說:“看我看我!” 我心里就樂了。
原來書籍個個都這么可愛:
陳忠實的《接通地脈》讓我感受到淳樸的自然氣息;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讓我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多么的財氣沖天;
意大利繪本《窗》讓我了解到原來通過一扇窗戶可以呈現人生百態;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讓我大驚原來當時文人的思想也可以如此開放;
三毛的《沙哈拉的故事》充滿了冒險和不羈;
《touch the sun》讓我感慨外國人的繪圖腦洞和想法可以如此奇葩;
法文版的《舌尖上的中國》文字誘人,文字里透著秀氣,等。我的好朋友和師父太多了,根本介紹不完。
03、直道可跑馬,曲徑能通幽。
適時地轉換做事方式方法,事情可能會有轉機。我十分清晰地記著影片中這樣一個鏡頭:公司負責人給每個實習生一個客戶通訊冊,讓實習生在規定時間內聯系完客戶,爭取到客戶。
很多人都是從頭開始,而鏡頭給到克里斯的時候他猶豫片刻,決定從后往前打起。隨后,就馬上拜訪了聯系到的客戶,也得到不少機會和資源。
聯想到自己,我是喜歡各種嘗試,尤其是新媒體這一塊,自己也搞過各種社群,比如說英文口語晨讀、精練社群、法語晨讀、音樂分享、電影聯盟等,總是喜歡各種嘗試,慢慢試得多了就知道自己該怎么去運營和管理一個社群。
現在我的英文難民島一直在做,到現在已經第6期了。
我知道仍然存在諸多不完美和不確定因素。但我知道,唯一確定的就是:我自己的堅持力,一股韌勁兒。
因為,我會一直做下去,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有一個父母會拋棄自己的孩子呢?什么時候完結,不做了?答:不做了?不存在的。
04、和故事里的朋友對話,和自己對話。
看電影和看書很相似,只不過書的呈現形式是靜態的,電影是動態的。書給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電影給觀眾更強烈的視覺沖擊。我看書就像是在和一位朋友聊天,電影也是,只不過電影把我的朋友形象化、視覺化了。
有時候我會看我的朋友是怎么處理遇到的難題,擁有怎樣的價值觀,怎么去活自己的一生。
有時候我就問自己,如果我是主人公我會怎么做?我有勇氣去做出那樣的選擇嗎?我可以做得更好還是垂頭喪氣喪到底?
我是克里斯,那我能堅持下去嗎?我能通過試用期嗎?我怎么去爭取到更多的客戶?我怎么對待自己的婚姻和孩子?
從電影觀人生,用電影去造夢,人生百態盡收眼底,內功和心理建設功力大增500年,不虛,好像多活了500年。看電影就是賺別樣人生。
你我都是追夢者,也是造夢人。可以和我聊聊你喜歡的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