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這段話出自荀子的《勸學》。
閱讀需要每天堅持,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要相信堅持和積累的力量。
[每天推薦一本書]第1782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好,我是劉書朋。
今天,我推薦的這本書是:
《近思錄》
作者:
周敦頤 / 張載 / 程顥 / 朱熹,呂祖謙編纂
1.原著者: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精于《易》理,為宋代理學創始人。著有《太極圖說》《通書》。
張載(1020—1077),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陜西眉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其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極力闡發儒學傳統,為理學創始人之一。著有《正蒙》《橫渠易說》等。
程顥(1032—1085),字伯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世稱明道先生。程頤(1033—1107),字正叔,為程顥之胞弟,世稱伊川先生。程顥與程頤同學于周敦頤,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世稱“二程”。程顥代表作有《定性書》《識仁篇》等,程頤代表作有《周易程氏傳》《經說》。
2.選編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代表作為《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等。朱熹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以“二程”為核心的理學思想,建立了邏輯嚴密而又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被后代尊奉為官學,稱為“朱子”。
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華)人。為學主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性理,開浙東學派之先聲,學者稱東萊先生。呂祖謙與朱熹、張栻齊名,并稱“東南三賢”。
3.譯注者:楊浩,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著作有《孔門傳授心法——朱子<四書章句集注>的解釋與建構》。
本書內容的簡單介紹:
《近思錄》是由南宋著名學者朱熹和呂祖謙,分類選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人語錄編輯而成,共14卷622條,是一部代表理學思想的著作。“近思”二字取自《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近思錄》篇幅小而選文精,闡述了理學的宇宙論、本體論與心性論,討論了太極、陰陽、性命、仁義等理學最核心的內容。指出學習要以圣人之道作為目標,通過仁愛、恭敬、致知等“內圣”工夫,進一步實現齊家、處世,并且治國平天下的“外王”理想。對佛教、道教進行了批評,對圣賢進行了點評。
朱熹認為,《近思錄》是學習“四書”的階梯。《近思錄》涵蓋了周、張、二程的主要著作,各卷內容的編排頗為考究,邏輯絲絲入扣,細致又系統地展現了理學的方方面面,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看作是宋明理學的入門著作。
簡介寫的再好不如書友看過后寫的書評,
一起看書評:
①
雖然說建國以來讀過朱熹的書的人,沒有一個不罵朱熹的。罵他的理論參雜佛老迷信,說他把封建禮教硬說成客觀真理,說他把學生教成了書呆子。 盡管你怎么看都覺得他滿書都是瞎扯淡,但是說到底你該承認還是得承認,讀朱熹的書特別能鍛煉心性,特別是他自律的時候那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嚴謹態度。
②
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③
整篇看起來都是值得我學習而反復揣摩的,
當然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修身齊家方面,在更大的方面,
古往今來,似乎還沒有一個好的樣板和例子來向
我們展示,所有心里的疑問就是,到底儒家的治國
平天下的思想有無一個成功的例子,文獻里似乎都是在
談應該這樣,而真正這樣做了,有無一個仁義之師的
表率啊..
從另一方面,在修身齊家方面,就有太多的例子和榜樣了,
這一點上來看,儒家是非常成功的。
單就不遷怒,不貳過來說,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另外書里很有意思的一個說法,
每令尋顏子、仲尼樂處,所樂何事。
是啊,顏回生活的這么簡樸,他因為什么還這么高興呢?
所樂何事呢?僅僅是問道之樂嗎?我非常想知道...
還有,當時的儒不僅僅是讀書,更重要的是要悟道,
要領悟到天地間的道理,使得自己的行為舉止合乎這個道,
這才是圣人,次之賢人...
想起老子的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余。”
能做到天道,那真應該是圣人了..
不管這個社會怎么樣,我們都應該用一個孺子的標準
來要求自己,并擔當起一份讀書人的責任..
以上是朋朋整理的書評,
僅供參考。
每本書都有祂專屬的信徒,
通過上面有限的信息,如果你已經對這本書好奇、感興趣了,
去讀一讀,看一看吧。
看過后可以來這里留下你自己的書評。
最后是這本書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號】978-7-101-14674-5
【中圖法分類號】B244.72
【主題詞】理學-中國-南宋
今天的推薦就到這兒,明天見
。。關注朋朋,遇見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