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de
基礎篇
- 首先添加依賴 Glide最新版本地址移步這里
implementation 'com.github.bumptech.glide:glide:4.9.0'
annotationProcessor 'com.github.bumptech.glide:compiler:4.9.0'
- Glide的一個完整的請求至少需要三個參數,代碼如下:
String url = "http://img1.dzwww.com:8080/tupian_pl/20150813/16/7858995348613407436.jpg";
ImageView imageView = findViewById(R.id.imageView);
Glide.with(context)
.load(url)
.into(imageView);
這里采用的是鏈式調用方式,寫法清晰干練,對于鏈式調用的實現可以看Java的Build設計模式。
with(Context context) - 需要上下文,這里還可以使用 Activity、FragmentActivity、android.support.v4.app.Fragment、android.app.Fragment 的對象。將 Activity/Fragment 對象作為參數的好處是,圖片的加載會和 Activity/Fragment 的生命周期保持一致,例如:onPaused 時暫停加載,onResume 時又會自動重新加載。所以在傳參的時候建議使用 Activity/Fragment 對象,而不是 Context。
load(String url) - 這里我們所使用的一個字符串形式的網絡圖片的 URL,后面會講解 load() 的更多使用方式
into(ImageView imageView) - 你需要顯示圖片的目標 ImageView占位圖設置
偶爾出現圖片加載慢或者加載不出來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所以為了 UI 能好看一些,我們會使用占位圖。Glide 也為我們提供這種方法 placeHolder() 和 error()
String url = "http://img1.dzwww.com:8080/tupian_pl/20150813/16/7858995348613407436.jpg";
ImageView imageView = (ImageView) findViewById(R.id.imageView);
Glide.with(context)
.load(url)
.placeholder(R.drawable.place_image)//圖片加載出來前,顯示的圖片
.error(R.drawable.error_image)//圖片加載失敗后,顯示的圖片
.into(imageView);
注:這里需要注意一點,placeholder() 和 error() 的參數都是只支持 int 和 Drawable 類型的參數,這種設計應該是考慮到使用本地圖片比網絡圖片更加合適做占位圖。
- 縮略圖
lide.with( context )
.load( url )
.thumbnail( 0.2f )
.into( imageView );
調用 thumbnail() 方法,參數是 float 類型,作為其倍數大小。例如,你傳入 0.2f 作為參數,Glide 將會顯示原始圖片的20%的大小
使用 thumbnail() 方法來設置是簡單粗暴的,但是如果縮略圖需要通過網絡加載相同的全尺寸圖片,就不會很快的顯示了。所以 Glide 提供了另一種防止去加載縮略圖,先看代碼
private void loadImageThumbnailRequest(){
// setup Glide request without the into() method
DrawableRequestBuilder<String> thumbnailRequest = Glide.with( context ).load( url );
// pass the request as a a parameter to the thumbnail request
Glide.with( context )
.load( url )
.thumbnail( thumbnailRequest )
.into( imageView );
}
與第一種方式不同的是,這里的第一個縮略圖請求是完全獨立于第二個原始請求的(針對的是單張圖片)。該縮略圖可以是不同的資源圖片,同時也可以對縮略圖做不同的轉換,等等...
- 動畫開關
動畫效果可以讓圖片加載變得更加的平滑,crossFade() 方法強制開啟 Glide 默認的圖片淡出淡入動畫,當前版本3.7.0是默認開啟的。crossFade() 還有一個重載方法 crossFade(int duration)。可以控制動畫的持續時間,單位ms。動畫默認的持續時間是300ms。既然可以添加動畫,那肯定就可以設置沒有任何淡出淡入效果,調用 dontAnimate()
Glide.with(context)
.load(url)
.crossFade()//或者使用 dontAnimate() 關閉動畫
.placeholder(R.drawable.place_image)
.error(R.drawable.error_image)
.into(imageView);
- 圖片大小與裁剪
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指定圖片顯示大小長長可能用到,畢竟從服務器獲取的圖片不一定都是符合設計圖的標準的。我們在這里就可以使用 override(width,height) 方法,在圖片顯示到 ImageView 之前,重新改變圖片大小。
Glide.with(context)
.load(url)
.override(width,height)//這里的單位是px
.into(imageView);
- 圖片的緩存處理
為了更快的加載圖片,我們肯定希望可以直接拿到圖片,而不是進行網絡請求,所以我們需要緩存。Glide 通過使用默認的內存和磁盤緩存來避免不必要的網絡請求,之后我們再詳細的去看它的實現。
內存緩存
內存緩存是 Glide 默認幫我們做了的,除非你不需要,可以調用 skipMemoryCache(true) 告訴 Glide 跳過內存緩存。這樣 Glide 就不會把這張圖片放到內存緩存中,該方法只影響內存緩存。(不要問調用skipMemoryCache(false)的問題,Glide 是默認將圖片放入內存緩存中的)
磁盤緩存
磁盤緩存也是默認開啟的,當然也是可以關閉的,不過關閉的方式略微有點不一樣。
Glide.with(context)
.load(url)
.skipMemoryCache(true)
.diskCacheStrategy( DiskCacheStrategy.NONE )
.into(imageView);
自定義磁盤緩存行為
使用 DiskCacheStrategy 可以為 Glide 配置磁盤緩存行為。Glide 的磁盤緩存比較復雜,這也是在圖片加載可以比 Picasso 的原因(之一)。Picasso 只緩存了全尺寸的圖片,而 Glide 的不同之處在于,Glide 不僅緩存了全尺寸的圖,還會根據 ImageView 大小所生成的圖也會緩存起來。比如,請求一個 800x600 的圖加載到一個 400x300 的 ImageView 中,Glide默認會將這原圖還有加載到 ImageView 中的 400x300 的圖也會緩存起來。
DiskCacheStrategy 的枚舉意義:
DiskCacheStrategy.NONE 什么都不緩存
DiskCacheStrategy.SOURCE 只緩存全尺寸圖
DiskCacheStrategy.RESULT 只緩存最終的加載圖
DiskCacheStrategy.ALL 緩存所有版本圖(默認行為)
Glide.with(context)
.load(url)
.diskCacheStrategy( DiskCacheStrategy.SOURCE )
.into(imageView);
- 圖片優先級
同一時間加載多個圖片,App 將難以避免這種情況。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希望用戶的體驗更好,往往會選擇先加載對于用戶更加重要的圖片。Glide 可以調用 .priority() 方法配合 Priority 枚舉來設置圖片加載的優先級。
Glide.with( context )
.load( highPriorityImageUrl )
.priority (Priority.HIGH )
.into( imageView );
//設置 LOW 優先級
Glide.with( context )
.load( lowPriorityImageUrl )
.priority( Priority.LOW )
.into( imageView );
Priority.LOW
Priority.NORMAL
Priority.HIGH
Priority.IMMEDIAT
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優先級并不是完全嚴格遵守的。Glide 將會用他們作為一個準則,盡可能的處理這些請求,但是不能保證所有的圖片都會按照所有要求的順序加載。
- 顯示 Gif 和 Video
顯示 GIf 對于 Glide 來說一個比較特別的功能(至少 Picasso 暫時還不行)而且使用起來非常簡單
String gifUrl = "http://i2.mhimg.com/M00/0E/AE/CgAAilTPWJ2Aa_EIACcMxiZi5xE299.gif";
Glide.with( context )
.load( gifUrl )
.placeholder( R.drawable.default )
.error( R.drawable.error )
.into( imageView );
這段代碼還有點問題,如果加載的不是一張 gif 圖的話,是沒有辦法顯示的。
Glide.with( context )
.load( gifUrl )
.asGif()
.error( R.drawable.error )
.into( imageView );
做以上修改,如果圖片類型不是 Gif 圖的話就會當作 load 失敗來處理,因此 error() 會被回調。即使這個url的圖片是好的,也是不會顯示的。當然,如果你想顯示 Gif 但只是向現實靜態的圖片你就可以這么做
Glide.with( context )
.load( gifUrl )
.asBitmap()
.error( R.drawable.error )
.into( imageView );
僅僅是顯示 Gif 的第一幀圖像,這樣就可以保證圖片的正常顯示了。
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Glide 還能顯示視頻!But...只能夠顯示手機本地的視頻,要是向現實網絡上的視頻的話,還是另尋他法吧!
String filePath = "/storrage/emulated/0/Pictures/video.mp4";
Glide.with( context )
.load( Uri.fromFile( new File( filePath ) ) )
.into( imageView );
Target
Target 其實就是整個圖片的加載的生命周期,所以我們就可以通過它在圖片加載完成之后獲取到 Bitmap。
- simpleTarget
private SimpleTarget<Bitmap> mSimpleTarget = new SimpleTarget<Bitmap>()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sourceReady(Bitmap resource, GlideAnimation<? super Bitmap> animation) {
mImageView.setImageBitmap(resource);
}
};
private void loadImageSimpleTarget() {
Glide.with( thi s)
.load( mUrl )
.asBitmap()
.into( mSimpleTarget );
}
首先創建了一個 SimpleTarget 的對象并且實現了 onResourceReady() 方法,看方法名能知道是圖片加載完之后會調用該方法,參數就有我們需要的 Bitmap 。而使用 SimpleTarget 的對象的時候就像使用 ImageView 一樣,作為參數傳給 into() 方法就行了,Glide 會內部去處理并返回結果給任何一個對象。這里我們為了防止加載 Gif 、 Video 或者一些位置資源時與 mSimpleTarget 沖突,所以我們調用了 asBitmap() 方法,使其只能返回 Bitmap 對象。
- 在simpleTarget中改變圖片大小
節省時間和內存,你可以在 SimpleTarget 的回調聲明中指定圖片的大小。
private SimpleTarget<Bitmap> mSimpleTarget = new SimpleTarget<Bitmap>(500,500)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sourceReady(Bitmap resource, GlideAnimation<? super Bitmap> animation) {
mImageView.setImageBitmap(resource);
}
};
從代碼中可以看到 SimpleTarget 的對象的聲明沒有使用匿名對象,而是單獨的聲明了一個變量,這里是故意這么做的,如果使用匿名內部類的方式創建 SimpleTarget 的對象,這樣會增大該對象在 Glide 完成圖片請求之前就被回收的可能性。
- with() 方法傳入 Activity 或者 Fragment 時 Glide 的圖片加載會與他們的生命周期關聯起來,但是如果我們使用 Target 的話,這個 Target 就有可能獨立于他們的生命周期以外,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使用 con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的上下文了,這樣只有在應用完全停止時 Glide 才會殺死這個圖片請求。代碼如下
Glide.with(mCon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load(mUrl)
.asBitmap()
.into(target);
- 占位符 placeholder() 方法:在加載開始 -- 加載完成,這段時間顯示的圖片。如果加載失敗,則最終顯示占位符。
imageView = (ImageView) findViewById( R.id.image );
Glide.with( this ).load( url ).placeholder( R.drawable.user ).into( imageView ) ;
- 占位符 error() 方法:在加載失敗的情況下,顯示的圖片。
imageView = (ImageView) findViewById( R.id.image );
Glide.with( this ).load( url ).placeholder( R.drawable.user ).error( R.drawable.default_error ).into( imageView ) ;
- 加載 drawable 里面的圖片
imageView = (ImageView) findViewById( R.id.image );
Glide.with( this ).load( R.drawable.icon ).asBitmap().into( imageView ) ;
- 加載 SD 卡里面的一張圖片 1 load( String string)
imageView = (ImageView) findViewById( R.id.image );
//sd卡上的一張圖片
String path = 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getAbsolutePath() + "/temp.jpg" ;
Glide.with( this ).load( path ).into( imageView ) ;
- 加載 SD 卡里面的一張圖片 2 load( File file )
imageView = (ImageView) findViewById( R.id.image );
//sd卡上的一張圖片
String path = 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getAbsolutePath() + "/temp.jpg" ;
File file = new File( path ) ;
Glide.with( this ).load( file ).into( imageView ) ;
- 加載 SD 卡里面的一張圖片 3 load( Uri uri )
//sd卡上的一張圖片
String path = 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getAbsolutePath() + "/temp.jpg" ;
File file = new File( path ) ;
Uri uri = Uri.fromFile( file ) ;
Glide.with( this ).load( uri ).into( imageView ) ;
- Glide.with() 生命周期控制
with(Context context). 使用Application上下文,Glide請求將不受Activity/Fragment生命周期控制。
with(Activity activity). 使用Activity作為上下文,Glide的請求會受到Activity生命周期控制。
with(FragmentActivity activity).Glide的請求會受到FragmentActivity生命周期控制。
with(android.app.Fragment fragment).Glide的請求會受到Fragment 生命周期控制。
with(android.support.v4.app.Fragment fragment).Glide的請求會受到Fragment生命周期控制。
Picasso
添加依賴 這里是Picasso
implementation 'com.squareup.picasso:picasso:2.71828'
功能特點
- 功能列表
從上面可以看出,Picasso不僅實現了圖片異步加載的功能,還解決了Android中加載圖片時需要解決的一些常見問題
- 圖片的異步加載(最基礎功能)
ImageView targetImageView = (ImageView) findViewById(R.id.ImageView);
String Url = "http://218.192.170.132/1.jpg";
//Picasso使用了流式接口的調用方式
//Picasso類是核心實現類。
//實現圖片加載功能至少需要三個參數:
Picasso .with(context)//Picasso的with只能傳入context
.load(Url)//:被加載圖像的Url地址。大多情況下,一個字符串代表一個網絡圖片的URL。
.into(targetImageView);//into(ImageView targetImageView):圖片最終要展示的地方。
- 圖片轉換
使用最少的內存完成復雜的圖片轉換,轉換圖片以適合所顯示的ImageView,來減少內存消耗
Picasso.with(context)
.load(url)
//裁剪圖片尺寸
.resize(50, 50)
//設置圖片圓角
.centerCrop()
.into(imageView)
- 加載過重 & 錯誤處理
Picasso支持加載過程中和加載錯誤時顯示對應圖片
Picasso.with(context)
.load(url)
//加載過程中的圖片顯示
.placeholder(R.drawable.user_placeholder)
//加載失敗中的圖片顯示
//如果重試3次(下載源代碼可以根據需要修改)還是無法成功加載圖片,則用錯誤占位符圖片顯示。
.error(R.drawable.user_placeholder_error)
.into(imageView);
- 從不同資源源加載
支持多種數據源 網絡、本地、資源、Assets 等
//加載資源文件
Picasso.with(context).load(R.drawable.landing_screen).into(imageView1);
//加載本地文件
Picasso.with(context).load(new File("/images/oprah_bees.gif")).into(imageView2);
自動添加磁盤和內存二級緩存功能
支持優先級處理
每次任務調度前會選擇優先級高的任務,比如 App 頁面中 Banner 的優先級高于 Icon 時就很適用。支持飛行模式、并發線程數根據網絡類型而變
手機切換到飛行模式或網絡類型變換時會自動調整線程池最大并發數,比如 wifi 最大并發為 4, 4g 為 3,3g 為 2“無”本地緩存
無”本地緩存,不是說沒有本地緩存,而是 Picasso 自己沒有實現,交給了 Square 的另外一個網絡庫 okhttp 去實現,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通過請求 Response Header 中的 Cache-Control 及 Expired 控制圖片的過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