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體育特約評論員于睿寅
新聞背景:北京時間6月17日上午,NBA總決賽第6戰在克利夫蘭速貸中心打響,勇士憑借在第三節建立的巨大優勢,最終客場以105-97取勝,總比分4-2擊敗騎士,時隔40年后再度問鼎總冠軍。其中,常規賽MVP庫里在本賽季三分球出手646次,命中286球,這也是他連續3年成為NBA三分王。

伊戈達拉,7票;詹姆斯,4票;庫里,0票。亞當·蕭華宣布FMVP最終花落“一位常規賽未曾先發一場的球員”時,庫里正抱著兩歲的女兒萊利在人群中交談,這個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選擇給他的表情帶來什么變化,看得并不真切。
其實真的不必計較歸屬,這個FMVP也許是伊戈達拉職業生涯的頂點,對庫里而言,只是邁向榮譽巔峰的第一步。畢竟他得到了比比爾·拉塞爾杯更具說服力的褒獎——很少有對手能讓詹姆斯在比賽還未結束,被換下場前,主動上前與之擁抱致敬。
總決賽開始前,有人就曾有理有據地列出7條“奪冠”預言。譬如“澳大利亞球員奪冠”、“菜鳥主教練奪冠”、“湯普森奪冠”等。其中第一條,當然也應驗了,就是“出生在阿克倫的孩子奪冠”。
結局果然如此,總決賽最打動人的鏡頭以克利夫蘭的速貸球館為背景,落在兩個阿克倫大男孩的擁抱之上,太多難以描摹的巧合。
要說巧合,還有許多。2012年詹姆斯第一次捧起總冠軍金杯時,差不多是27歲零6個月,僅比今日登頂的庫里大3個月——雖然詹姆斯比同年齡的庫里多用了3個賽季,以及2次折戟的總決賽。穿越時空的兩個冠軍,仿佛將兩人拉回同一起跑線上。
但是,庫里還做到了一些詹姆斯未曾做到的事情。
庫里激動地表示勇士理應被載入史冊的理由是,從著名爛隊一步步成長為頂尖之師,其實這又何嘗不是詹姆斯的心路?從2003年的狀元簽到2007年的總決賽,詹姆斯甚至比庫里還少用了2年時間,但卻并沒有邁過最后那道坎。
8年之后,另一個阿克倫男孩體會了與球隊一同成長到極致的狂喜,而且最終收獲完滿的結局;而當年那個阿克倫男孩,此時卻體會到些許如時光倒流般的孤獨感。詹姆斯最終換了球隊和城市,選擇了更具競爭實力的隊友一起拿到了第一個冠軍,這只是個人選擇的不同。但庫里為選秀時就結緣的球隊和城市帶來冠軍,或許是他比詹姆斯幸運之處。
庫里率勇士奪冠,還宣告了一種球風的歷史性勝利。詹姆斯的成就毋庸置疑,但這種“全能戰士”主導的勝利是有歷史范本的,其中首推上世紀80年代的“魔術師”。庫里則不同,雖然在他之前率隊奪冠的三分高手不在少數(譬如里克·巴里、拉里·伯德),但真正以遠投和快攻驅動的小球球隊,最終登上榮譽之巔的卻只有勇士。
這種“Run and Gun”,后期發展為“七秒或更少”的風格長久以來被貼上了能贏得觀眾,卻贏不來冠軍的標簽,而史上多得是如納什的太陽這樣偉大的失敗者。這也是庫里的第一冠比之當年的詹姆斯,更具里程碑意義的緣由。
不必說庫里依次淘汰第一陣容中其他四位(依次為“濃眉哥”、小加索爾、哈登、詹姆斯),最終成就冠軍的神跡了。如此的歷史頭一遭當然需要太多的巧合,但偏偏在庫里的這一回成真,也不能不說是上天的福音。
這里我們聊的是兩位阿克倫男孩中,庫里做到而詹姆斯未曾做到的事情,而非諸如誰偉大、誰優秀的話題。畢竟這是兩個從身體、球風到經歷、個性全然不同的人——詹姆斯也曾做到過許多庫里未曾做到的事情。但相比詹姆斯這樣天生的運動胚子,一個看似身高、體型、力量都不出眾的“名門之后”真的成長為“將門虎子”,而且在同一年將MVP和總冠軍收入囊中,不能不說是一段更勵志的“生于阿克倫”的傳奇。
當說遍了“不同”,真要說到兩人的共同點時,會發現幾乎都與籃球無關。同一家醫院出生、可以追溯到庫里高中時期的情緣;以及,他們都是一個可愛姑娘的父親,而且都是在各自第一次總決賽那年夏天得子(庫里的第一個兒子將在7月降生)……
總有一些屬于冠軍的特質是共通的,譬如庫里在比賽還未結束前與隊友擊掌相慶,笑逐顏開的畫面,很難不讓人想起2012年夏天的詹姆斯——很多人以為皇帝……在那一刻準備好落淚了。
庫里說,他對阿克倫、俄亥俄的生活并沒有太多記憶,但在他心中永遠有特殊的地位。2015年6月16日(美國時間)之后,這份意味理應加深了。因為離他故鄉不到一小時車程外的克利夫蘭成了他的加冕之所,還有一個讓這尊金杯成色更足的老鄉+對手,作為最偉大的陪襯。
以親身采訪過庫里的經歷,我可以告訴諸位他并不好打交道,談不上友善,甚至有點屌,然而這并不重要。同樣在27歲這年的夏天,庫里完成了一次屬于阿克倫籃球的傳承,這已然比成長、進化、磨礪、榮耀這些詞兒鮮活太多了。
(鳳凰體育獨家稿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