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體育特約評論員于睿寅
新聞背景:北京時間6月10日,總決賽第三戰移師克利夫蘭,騎士隊依靠強悍防守,在第三節一度領先勇士隊20分,但隨著庫里回暖和大衛-李的奇兵作用,勇士在末節也曾將分差縮小至僅有1分。可惜裁判終場前18秒的一次改判徹底澆滅了勇士的希望,最終隨著詹皇2罰全中,騎士96-91再勝一場,總分2-1領先。

27歲這年,庫里品出些詹姆斯不到23歲就嘗過的感覺。
“變態準”的三分回來了,就在離他出生地不到一小時車程的克利夫蘭。“另一個阿克倫男孩”在自己的第一次總決賽之旅中一定會經歷手感的起伏,這是多數人都猜到的。過于倚賴投籃的打法、對手針對性的高壓防守、在總決賽大場面之下的心態變化,都注定著庫里在朝榮譽頂峰再登一步的征程中,不可能錯過那些苦頭。而且,2007年總決賽中的詹姆斯不也是這樣的么?
誠然,末節5個難度頗高的三分球,以及由此引發的幾乎成功的反撲,算是現任MVP“我還行”的宣言。畢竟他之前已經“鐵”了太久,總決賽整個第二場和第三場的上半時,庫里在三分線外的命中率是21投3中,誰都知道這樣的手感是不可能為勇士帶來冠軍的。
憑借這一晚的覺醒,庫里在處子總決賽中做得至少比2007年的詹姆斯強——畢竟他已經贏下了一場,而最終的冠軍歸屬至少還握在自己手里。但若這就是最后的結局,對于庫里而言遠遠不夠。論相對年齡,他已經比詹姆斯第一次踏上總決賽賽場時大了4歲多;而詹姆斯27歲半的時候,已經把人生第一個總冠軍攬在懷里。時間不等人。
殘酷的現實是,一步步走向孤獨的并非連失勒夫、歐文的詹姆斯,而是原以為優勢在握的庫里。領著殘陣繼續戰斗的詹姆斯,激活了以德拉維多瓦為代表的一眾草根;而本應不愁幫手的庫里看著克雷·湯普森受限于傷病,外線連續兩場啞火(69投20中)。真正打得像他們自己的只有本場第四節,但騎士是不可能讓勇士每次都打出36比24的單節的。
然而如2007年詹姆斯那般苦澀的庫里,注定不可能以詹姆斯的方式孤軍奮戰。受限于打法和身體,他不可能像詹姆斯靠橫沖直闖擺脫包夾,而投籃本身又倚賴太多偶然的成分。他在賽后采訪中強調“要在強度上與騎士匹敵”時,一定明白這并非勇士所長。畢竟內線不可能給騎士造成實質性的殺傷,而外線的“強度”,看看庫里在德拉維多瓦等人近乎野蠻防守下的手感便知。

詹姆斯把勇士截然不同于騎士的球風歸結為兩個詞——“性感、靈動”(Sexy, Cute),而這些都是要靠庫里去觸發的。不難看出勇士較第二場做出的戰略調整,在進攻端不斷地傳球、移動、掩護、創造空位,這才是勇士的整體優勢所在;但話說回來,若是沒有最后投進球“兌現”的一下,上述所有都是白搭。很遺憾,這就是庫里和隊友們前三節的境地。
拋開已失靈的“靈動”去拼不擅長“強度”,庫里知道這并非長久之計,第四節的高潮才是他們熟悉的比賽方式。按照他賽后的說法,那段時間的秘訣就在于“打得更自由、享受樂趣、表現攻擊性”,如此傳開、投開、玩開的心境下才可能恢復“變態準”。不幸的是這樣也有副作用,譬如庫里在追分追到80比84時雜耍般的背后傳球,成了他賽后懊喪不已的昏招。
正如科爾賽后所說,庫里從來都不乏自信,缺的只是能量。但庫里的“能量”補充又不像詹姆斯那樣,給他充滿電后任憑其滿場縱橫,自由切換進攻模式就行了。庫里需要的“能量”得保證他運轉穩定的前提下,實現精確制導——這又涉及到太多手感、運氣、狀態之類琢磨不透的詞兒。說白了還是進攻手段與身體素質所限,才使得庫里的調整空間比詹姆斯小得多,而勇士也必定受困于此。
有鑒于此,即便同樣面臨孤軍奮戰的局面,詹姆斯最差也能把所有武器都試遍了再繳械,而庫里更多時候只能在一次次偏航之后感慨,怎么了,就是投不進。更遑論,詹姆斯很難遇到身形和靈活性都能罩住他的防守者,但庫里偏遇到了,而且不止一個。
所以要庫里“像詹姆斯一樣去戰斗”,只可能是精神層面的訴求,而在戰術層面注定是個偽命題。一再描摹和渲染詹姆斯總決賽前三場場均47分鐘、41分,數度挽狂瀾于既倒的英雄主義情懷,這當然名正言順,但庫里能汲取的也不過是領袖、擔當、心態、調整這些難以量化的概念,真刀真槍對上了,從何處學起呢?
畢竟庫里要做的,是帶領一支以投籃為主要進攻手段的球隊沖擊榮譽巔峰,這在過去十幾年中多得是失敗的案例——納什時期的太陽、黑八那年的勇士,甚至“三駕馬車”時期的小牛。而詹姆斯的比賽模式是有成功模板的,就是他自己,2次。
即便都能用“孤軍奮戰”簡單概括,庫里和詹姆斯也走在兩條沒有交集、難易程度迥異的道道上。就好像除了生于阿克倫,拿過MVP之外,在這兩位身上再要找出籃球相關的共同點,幾乎無處可尋。
(鳳凰體育獨家稿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