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微信群,我們陸續(xù)分享了各類孤獨癥康復干預資訊給大家。這些知識,只要能夠引發(fā)大家的思考,或者推動大家的行動,就已經(jīng)充分地發(fā)揮了它們的價值。但也有家長反饋,這種快速的信息流沖擊,讓部分家長感到無所適從——有這種感覺,就對了。孤獨癥康復干預,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領域。每位接觸這一領域的家長,都會有一個從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想學,到茫然無措,不知如何下手的過程。當然,經(jīng)過知識的積累,最后一定會轉變?yōu)樾赜谐芍瘛㈡?zhèn)定自若、心有所指、行有所專的狀態(tài)。我所想發(fā)揮的作用,就是力求能夠幫助各位家長,用最短的時間,順利走過此前的一系列階段?,F(xiàn)在分享給大家一份《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家長實踐指南》,這將是可以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一份最重要的資料,敬請期待。
孤獨癥康復干預路徑的簡要指引
本篇短文,旨在幫助孤獨癥患兒的家長,簡要、快速地了解,給孩子做孤獨癥的康復干預,大致的路徑是一個什么樣子。要說明的是,以下介紹,是基于開展得非常成功的康復干預個案來寫就的。而現(xiàn)實是,大部分的星兒,都有可能會在以下的某個階段,遭遇挫折和困難。當然,辦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具體問題,再具體分析解決。
1.獲得醫(yī)院診斷
星兒在2、3歲,乃至更早的時期,因為語言溝通、社交互動等方面所顯現(xiàn)出來的異常,由家長尋找具有資質的醫(yī)院進行就診,獲得孩子患有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相關診斷。這個階段,家長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正視孩子的問題、尋找可靠醫(yī)療資源。且不可諱疾忌醫(yī),不信任醫(yī)生的診斷,抱著看看再說的想法,沒有行動,期待孩子在不遠的將來,會自行進步,變得和同齡正常發(fā)育兒童一樣。也不能因為診斷,病急亂投醫(yī),盲目尋找治療方法,尤其是一些號稱能夠短期治愈孤獨癥的神奇療法,如國內(nèi)流行的所謂“RNC生物修復療法”、“BNP數(shù)字生物神經(jīng)修復技術”。這里可以明確地告訴各位,這些騙局,就是為孩子患有孤獨癥的家長們量身定制的。
2.進行測試評估
當孩子確診以后,如果家長在此前做過足夠的功課,就應當明白,孤獨癥譜系障礙,目前病因沒有完全明確,也沒有手術、藥物等能夠治療乃至根治孤獨癥的方法。國際主流的,也是最為有效的幫助孩子的手段,就是使用應用行為分析的科學原理發(fā)展出的技術和策略,對孩子進行康復干預。怎么干預?第一步必須是評估,通過使用PEP-3、VB-MAPP等成熟的評估工具,我們可以清楚、準確地了解到:孩子和同齡正常發(fā)育兒童,差距到底在哪些方面?這些差距,也就是我們要進行干預訓練的重中之重。這個階段,家長要做的是:客觀評價自己孩子的能力,切實認同測試評估結果。切勿主觀強調孩子在某個、或是某幾個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的特長,從而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為什么這么說?之前已經(jīng)和大家介紹過,孤獨癥兒童的智力情況,有其自身特點。一些IQ測試得出的報告中,顯示孤獨癥兒童的智力水平高度波動。在一些方面,如空間、認知等,比同齡正常發(fā)育兒童低很多,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如記憶,比同齡正常發(fā)育兒童高很多。所以,家長一定要提醒自己,保持客觀、理想的態(tài)度去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情況,且不可一葉障目。盲目樂觀的家長在拿到評估分數(shù)不高的報告時的錯愕和懷疑,是我們進行測試評估講解時,最經(jīng)常見到的表情。
3.開展密集干預
在完成測試評估,擁有一份孩子的評估報告以及相關的干預計劃等資料以后。我們就應當著手進行干預。務必強調的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學齡前兒童的腦部神經(jīng)發(fā)育尚不完整,借助外界刺激,我們可以幫助大腦神經(jīng)發(fā)育,大量增加神經(jīng)元間鏈接的數(shù)量。而神經(jīng)元鏈接(網(wǎng)絡化),是我們?nèi)祟愡M行思考認知的基礎。我們進行的干預,就是要向孩子呈現(xiàn)出豐富的、多種多樣的外界刺激,通過輔助,幫助孩子在面對這些外部刺激的時候,作出合宜、正確的行為。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做的是:認真學習、掌握和運用單一回合制嘗試教學(DTT)技術。干預策略,尤其是密集干預策略,當然不只DTT一種,還有隨機教學(IT)、關鍵反應訓練(PRT)等等。但是,DTT易學、好用,能夠滿足干預在密集程度上的要求,而且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低。從各方面考慮,都是密集干預最好的選擇之一。家長在學會DTT操作基礎上,一定要拿出時間,譬如說每天晚上2個小時,對照著提供的個訓項目計劃書,在家里為孩子做DTT。
4.促進行為類化
通過回合制的教學,我們能夠讓孩子建立很多新的行為。這些行為,如果只能夠在特定的環(huán)境(個訓課程上)、面對特定的人(給孩子進行個訓的老師或家長),甚至特定的時間等前提條件存在的情況下,孩子才能做出。那么,這樣的教導是無效的。我們希望的是,孩子在回合制教學中學會的行為乃至技能,應該在任何合適的時間、地點,面對合適的人做出。這個階段,家長就有兩個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輔助孩子上好團體課程。語言、認知、自理、精細這些團體課程,都為孩子在個訓課程上所掌握的技能,提供了一個運用的機會。家長要做的,就是使用科學、合理的提示(輔助)程序,讓孩子能夠自行運用好這些技能;二是要創(chuàng)設條件,除了接受康復干預的時段,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思考、設計并提供讓孩子運用技能的機會。舉個最簡單的例子:DTT課程中最初步的呼名注視訓練,完全可以放在生活的很多環(huán)節(jié),譬如說,叫孩子吃飯、洗漱、睡覺、出門等時刻,都可以刻意地加入呼名注視和呼名應答的訓練—這本來就是我們寄望孩子通過訓練,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呼名注視或呼名應答技能的場景。
5.處理問題行為
雖然將處理問題行為,放在了第5階段,但實際上,這項工作,將是貫穿孩子康復干預全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孤獨癥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行為。以往機構開展的講座當中,我們都將此作為專題進行詳述,對問題行為的分類、功能,ABC觀察記錄,針對前事、行為本身以及后效不同環(huán)節(jié)的策略,進行了一個整體的講解。關于怎樣干預問題行為,這里暫時就不詳說了。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除了部分功能屬于自我刺激類的問題行為,大部分問題行為的根源,在于孩子身邊的人,在孩子行為出現(xiàn)后,使用了不合適的應對方式。這些行為由于一直得到增強,所以在頻率、強度、時長等各個向度上,不斷加劇,變成影響孩子及身邊人學習、工作和生活質量的重要負面因素。對于問題行為處理本身,其實已經(jīng)有很多現(xiàn)成的方法、策略,關鍵在于,如何細致入微地進行觀察,并確定出問題行為的真正功能,以及使用正確策略進行干預,是否做到了持之以恒。
6.嘗試融合教育
孩子接受康復干預的效果如果比較好,我們接下來要準備的,就是嘗試開展融合教育—;譬如在幼兒園階段,讓康復效果較好,能力較強的孩子,在有輔助教師存在的前提下,與普通孩子同班,全程或部分參與課程。融合教育,是一個大課題,我們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通過個案的具體實踐,也積累了豐富的融合教育經(jīng)驗。這個課題,以后還要作為專題進行細致地講解。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融合教育并不是根據(jù)家長美好意愿和主觀判斷,就可以讓實際上能力還沒有達標的星兒進行的。這也是很多家長的誤區(qū),把孩子丟進幼兒園,讓幼教老師們帶著,就叫做融合了?就能期盼孩子在有很多同齡正常發(fā)育兒童存在的環(huán)境中,自然成長進步了?這里簡單介紹一下,關于能夠進行融合的十個考量因素,家長們可以自行比對,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都符合以下標準:一是孩子具備普通正常發(fā)育兒童兩歲半以上的語言和社交能力;二是孩子能夠在課堂上正確回應老師提出的要求;三是孩子不存在嚴重的問題行為;四是孩子能夠短時間獨立完成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和任務;五是孩子具備一定的類化(泛化)能力;六是孩子能夠在諸如幼兒園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學習,并記住學過的內(nèi)容;七是孩子喜歡的獎勵(強化物),與同齡正常發(fā)育兒童類似;八是孩子具備與自己實際年齡(生理年齡)相仿的生活自理能力;九是孩子具備一定的獨立行為能力和休閑(娛樂)能力;十是孩子能夠情緒平穩(wěn)冷靜地接受身邊環(huán)境、日?;顒拥鹊模ㄍ话l(fā))變化。
7.后續(xù)更多挑戰(zhàn)
關于孤獨癥康復干預的路徑,本文暫時就介紹到這里。實際上,在孩子能夠成功地參與到融合教育之后,隨著成長,我們一步一步,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譬如說,融合教育之后,孩子如果有能力接受小學教育,那我們就要著手考慮隨班就讀。隨著孩子成長,我們還要應對孩子在青春期的諸多挑戰(zhàn)。完成初級教育后,孩子是否有能力讀中學乃至大學?如果不能,是不是應該讓孩子接受針對性的職業(yè)技能培訓?如果走向社會,我們怎樣為他們找到能夠接納他們,類似于北京康納洲這樣的參與工作的機構?如果不能走向社會,我們是否要考慮尋找類似于日本櫸之鄉(xiāng)這樣的長期托養(yǎng)機構?后續(xù)的每一個階段,都包含了眾多的挑戰(zhàn)??陀^地說,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星兒,能夠順利地進入到后續(xù)的這些高階的階段當中。他們到底是怎樣成功的?其余不論,做好從確診到干預等等前述的基礎步驟,肯定是最基本的要求。家長們與其好高騖遠,不如把握當下,把現(xiàn)在可以由家長決定的,可以由家長做到的,都做好,做實。
養(yǎng)育一個孤獨癥孩子,家長每天的付出,都要比普通尋常家長多上數(shù)倍。我們也常常夜不能寐,為孩子的明天、未來絞盡腦汁。這樣的生活很艱苦,但是也很充實。倘若不去想、不去做,孩子就沒有保障??梢哉f,這是每一個星兒的家長,必須去承擔的責任。最后以一句話,與所有的孤獨癥患兒家長共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