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該句出自明末清初理學家朱用純(號柏廬),所著《朱子家訓》。
時光匆匆,匆匆一見,匆匆一別。
近期大家都挺忙的,特別是我,本職工作本來就比較繁瑣。加之新公司創立的各項籌辦,包括內部股份的劃分事宜,一切皆在正向運轉。當然需要多個腦袋一起出謀劃策,大家都在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才是企業應有的凝聚力及發展目標。
因此,想約我幾乎是約不上的,不是忙這就是忙那,還有很多的時間不在本市,但有好事好東西還是會惦記著我。
已經有段時日未見面了。從年后一直忙到現在,也該約個飯,見一面了。
周一周五,根本忙不贏!
那就周二吧,果斷敲定!
提議,不如一起去吃牛蛙吧?很久沒去了~
行呀,應下來。吃什么你們定,我說到就會來。
像牛蛙這樣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值得一約。
應約來到,簡單聊聊就開吃。
吃貨一群,吃著就慢慢聊~
姐姐看到我的狀態第一反應就是,你怎么又瘦了?直觀來說,臉看起來都瘦了一圈。結果你還這么能吃?怎么辦到的?
臉瘦了么?但我自己還真沒怎么察覺~??
我客觀回應道:
事實上,我在家也是什么都吃,該吃的一樣沒少。所以,體重是一斤沒掉,只是近期的飲食合理,體脂率在R先生的精準投喂下,把控的是越來越好。
我的身體情況,本來就不夠標準體重,不屬于體重大基數,所以無需快速減肥。我需要增加肌肉量,以維持皮膚和身體,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減脂可不是餓出來的,該吃的都得吃呀!
如果靠餓,那么當身體營養和部分水分耗盡,肌肉組織就得頂上,時間久了肌肉組織再發達,也耗不起呀!
酸甜辣口感的土豆,意外的味道還不錯。
川渝麻辣的“功夫拌面”,必須要有。
但很可惜,自從這家店面重新裝修以后,一道隱形菜單的餐品“烤牛蛙”,就奇跡般的消失了。
又少了一不可多得的美味。
日常飲食,我本人提倡并踐行“光盤行動”或打包剩食。所以,當日又是光盤行動落實到位,非常光榮的一天~
浪費可恥,不論是從我國傳統文化,還是從宗教信仰及現代道德觀念中來看,都被認為是消耗福報的一種行為。
《道德經》強調“儉”為三寶之一,提倡節儉以延壽積福;《太上感應篇》則指出“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故而,浪費的行為會主動招致福報損耗。
關于:現實影響與道德反思
福報與命運關聯:浪費行為不僅被視為對自身福報的透支(如財運受損),還可能影響后代命運。
據聯合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超8億人面臨饑餓,與浪費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所以,從社會資源來分析,每一粒糧食皆凝聚著農民勞作與自然資源整合的辛勞,浪費就等同于否定他人勞動價值,并加劇社會資源分配失衡。
雖然,浪費的行為并不違背社會道德的標準。
但又何來公眾的公德心體現呢?
一個人的善意與否,善行與否。
我認為,并不只是停留于待人的方式。而是發自內心的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善”的正向理解。
給路邊乞丐一塊錢,可以是一種善舉。
但轉頭就丟下一個煙頭破壞環境衛生,卻不被社會所提倡。
所以,什么是發自內心的敬畏,什么又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是人們值得深思的話題。
次道德的存在,并非價值觀的捆綁。而是有些善,真的是發自心底里的聲音,我愿意。
光盤行動,在Athena的家庭教育中,一直是被提倡的。
從爺爺輩兒就開始要求父母輩兒以身作則,要帶給孫輩兒正向的影響力。
不要輕易浪費食物,要敬畏自然的饋贈,也當常懷以感恩之心。
常懷以感恩之心,并不是說說而已。
至少在我們家,每一個孩子都懂得如何去維護這樣一個一代又一代人傳下來的優良傳統習慣。
所以大家不論是日常還是逢年過節,不浪費的習慣會從基礎落實,到行為習慣的表現中有所體現。
因為我們相信,善行播種,福報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