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開始做銷售的頭幾年,我總以為跟項目或者采購中的某個人關系特別鐵,對方絕對支持我,就萬事大吉了,可是到最后卻丟單了,后來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銷售不能吊死在一顆樹上。
?
我是牧林人,步入職場十幾年,對銷售職業(yè)的熱愛超過了其他任何職業(yè),今后我會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朋友們可以和我互相交流經(jīng)驗。微信公眾號:牧林人
? ? 我看到和經(jīng)歷了很多項目之后,發(fā)現(xiàn)即使跟采購中或者某一方的某個人關系很鐵,對方也絕對支持我的條件下,最后卻照樣丟單了。例如,有時候搞定采購的人,卻被需求部門的人站出來干掉,有時候搞定需求部門的人,采購部門的人又站出來把我們干掉,那么我們要都搞定,精力和成本又達不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經(jīng)驗告訴我,還是要多試一試,不要指望在一棵樹上吊死。為什么呢?
1、在采購組織中,尤其是多人的采購組織當中,做決定的人會有很多,其中有支持自己的,也有支持對手的,所以做決定不買的通常會有很多人,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人反對,我們就有丟單的可能。因為要做成一件事情往往很難,但是要搞砸一件事情,其實是非常容易的。
2、所有的選票并非都是一個重量級的。很多的項目采購,雖然有很多的人參與,比如有一個小組,或者是一個選型委員為,更有甚者會有一大套的評分規(guī)則,找一大堆的權威人士,比如外部專家、高校老師,每個人都有評估權力。但是如果我們相信每個人的權力大小平等,那我們就蠢了。無論再大的采購組織,做決定購買的通常只會有一個人,所以一定要搞明白誰是真正的決策者,誰是蘿卜章。
3、不要相信采購方是理性決定購買誰家的產品。相反,項目越大,采購方越會利用自己的感性和沖動參與到評估當中,整個過程往往充斥著各種主觀和不冷靜的個人因素,所以人越多,決策就越會是一種多方博弈,如果寄希望吊死在一顆書上,拿下訂單的可能性就大打折扣了。
【本文由“牧林人”賬號發(fā)布,2017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