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當就業成為一項社會難題時,創業便被推向了市場熱潮,傳遍了大街小巷。人與人的交談中,沒有點創業的話題,感覺你都跟不上時代潮流,被out了。創業是什么?
理論上:創業是一個人發現了一個商機并加以實際行動轉化為具體的社會形態,獲得利益,實現價值。
現實中:每個人證明自己、實現財務自由、名利雙收的一個煉丹爐。成者為王,敗者寇。
前幾年,在旅游行業工作,創業就是自己干個啥;現在,在商業綜合體工作,創業就是創意。每天接觸的、聽到的、看到的也都是創業小老板或政府主導的大盤子(形容項目很大)、創業孵化器,從早期的聽到創業熱血澎湃到現在的靜觀其變,因為這是一條不歸之路,很難有人一路到頭。
孵化器,路在何方?
創業孵化器(incubator)是指為創業之初的公司提供辦公場地、設備、甚至是咨詢意見和資金的企業。(此術語常用于家禽養殖業,孵化器是專為剛出生的小雞準備的)。創業育成公司通常是由大學,非營利性組織和風險投資家創建的,尤其在新興的網絡商務方面。
作為xx第一家創業孵化平臺,成功的獲得了政府的支持,給予了辦公區域的支持,隨時可以鏈接到各大企業一把手、政府資源,做的風聲水起。實則還在賠錢,人員工資、辦公室裝修、招待費、基礎辦公費等,收入微乎其微。創業課持續進行,但是到場的人數一般在30人左右,除了咖啡錢略有一點收入,其他進賬比較困難。也許有投資公司的A輪投資進來,但是沒有進賬,一直在消耗,多少錢都會有花完的那一天。北京中關村有一條咖啡街,每天咖啡店接待的都是帶著各種項目談判創業者或準創業者,成事者寥寥無幾。孵化平臺的春天在哪里?
創業公司,冤冤相報何時了?
要創業,那首當其沖必然是互聯網公司,BtoB、BtoC和CtoC這樣的分類,還有新型B2Q模式、BOB模式。燒錢大降價、利潤補貼,免費試用等,各種砸錢槍戰市場爭取客戶,最終導致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鰍,泥鰍旱死在了水坑中。我問過一些人:你的項目亮點?目標群體定位?營銷推廣方式?很難有人將此表達清晰,憑著一腔熱血殺入創業豪營,以求分得一杯羹。
還要一部分對于自己要干撒,如何干?前期想的很清晰,但是真正落地執行就遇到了難堪。一個新行業,從摸索經驗到熟練,實打實的時間、精力、金錢為代價,所以李嘉誠的那句:不要輕易進入自己陌生的行業。一次體驗決定未來去向,找專業人士加入或提前深入調查學習,力求把每一步的誤差減到最小,把握時機和體驗度的最佳才是關鍵。
創業大會,豐富并熱鬧;
去年年底,工作原因,參加了數十場的創業大會,我從最初的新鮮到后來的打瞌睡。了解一件事情,不要去聽這個人怎么說,要看他怎么做?你講的是創業、互聯網思維, PPT上呈現的卻是滿屏的數據和專業理論,你這是要給大家普及行業知識嗎?還有一部分滿嘴跑火車,你壓根聽不到任何有用的東西,都是些雞血雞湯勵志或者東拼西湊讓人聽不懂的哲學理論;一個企業家跑場子般,哪哪都能見著,十次講的東西全一樣,唯獨除了當天的衣服不一樣;
你會疑問,那做活動干啥嘞?給領導看、給投資人看、給客戶看、很多都是不做實事給人看的形象工程。從此,閉關自我修煉,找那些真正的創業者求道解惑,熱鬧是別人的,與我無關。
創業,是每個上班族夢寐以求的愿望。我自己干了,就可以不受控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現很多有價值的事,我絕不會像現在的xx一樣.......。說這些話時,只能說明你還是個孩子,不成熟,你站在創始人的角度考慮,這些想不通的問題迎刃而解。創業,最終拼的是思維和執行力,你的時機成熟了嗎?創業,像3個月的孩子,每隔2分鐘哭一次,睡覺前感覺這個世界是自己的,一覺醒來這世界與自己無關,這其中的痛楚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多干實事,少說大話;多留時間思考,少去參加無意義社交;創業,先守心,這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