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游記。作者因為喜愛瑜伽,所以去到瑜伽的發源地去進修。在網上發帖找同愛好者,有很多想去的人卻沒有勇氣,唯獨一位叫瑤的與作者一起踏上尋夢的道路。
作者說“人的一生應該有兩次沖動,一次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次是義無反顧的愛情”就這樣有著同樣的愛好、夢想的她們一起踏上了此次的旅行。從作者的游記中我對于印度有了一定的印象,以前對于印度的最初印象是他們無論什么時候都是裹著很多衣服,看了這篇游記知道,那是叫“沙麗”。在印度女人認為是最漂亮的衣物,一般是在出嫁的時候才會買新的,這與中國不一樣,作者在游記中寫道,元旦的時候是慶祝新年的時候,但在印度的大街上沒有什么新年的氣氛,作者與娜娜(來自寶島臺灣)想要慶祝想穿“沙麗”下便買了一件粉色的。再一個就是覺得他們都是黝黑黝黑的,印度的氣候是典型的亞熱帶的季風氣候,分為熱季、雨季、涼季。但當地人會講印度的三個季節是熱,更熱,最熱。所以地處怎樣的氣候就養怎么的人。我自己對于印度的印象就是這兩個了。
然后從書中看到很多游客對印度的評價:臟、亂、吵。作者是想去那里進修瑜伽,對于一個練瑜伽的人來說靜是很重要的,所以作者對于這些評價并不以為然。剛開始作者與瑤在精舍精修十二天,除了他們還有來自歐洲等其他地方的人來這里進修,可能因為這里比較正宗吧!她們感嘆這里的日落日出大自然與人為一體的感覺。瑜伽修習有八段階段,稱為八支瑜伽,包括禁制、勸制、坐姿、調息、制感、執持、禪定、三昧。后四個由冥想訓練來達到境界,冥想是瑜伽的修行的最高境界。
印度街上有猴子(看了之后覺得有點像我們中國的小偷)因為作者曾兩次東西被猴子搶了。還有牛,牛仔印度的地位是很高的,有幾個關于牛的傳說,所以流浪牛的待遇都是很好的。所以印度人應該不理解“做牛做馬”的含義了吧。除了猴子、牛之外還有鴿子,可能就是有了這些小動物在街上的肆意妄行,印度的交通才會比較亂(相對于中國來講)作者描述那里很多少紅綠燈,嘟嘟車(當地的特色交通工具)滿大街跑。
讓我感嘆的是印度的婚俗跟我們中國完全相反,印度的嫁妝是由女方家族出的,而且是“媒妁之約受之父母”所以有些家庭不富裕的家里人會選擇家境與自己相當的男方,這樣禮金就不用太多,看到印度的禮金比我們中國的更要苛刻,如果女方無法支付男方家想要的禮金,那么女方將會受罪。在印度身為女子是很沒有地位的,這是古代很早流傳下來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作者在書中寫到在我們中國“生女孩是招商銀行,生男孩是建設銀行”但在印度女孩便是沒有一點點地位的人。看到這里突然覺得自己所處的國家好幸福,在中國“重男輕女”的觀念已經慢慢淡去。
小時候我都會很奇怪為什么印度人額頭上都會有一個小圓點,看了我自己想應該是在重要的時刻見證某一些事情的時候才點上去,像結婚、開學典禮。作者在印度還去了喜馬拉雅山脈,看到作者的圖片感覺好清靈,站在最高處看到山脈一處連一處,白雪皚皚,喜馬拉雅山最好的攀爬時間是暑假那時候氣候不會那么冷,1月的時候是最冷的時候,那時雪崩會經常發生,所以那時候是封山期。還有一個就是泰姬陵。有人說去了印度不去泰姬陵就好像是我們中國區了北京沒去長城一樣,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是古代的沙賈漢(好像是)給自己心愛的人建造的一座城堡,這位帝王在打戰的時候都會帶著自己的愛人,后來愛妃香消玉損,帝王為了紀念她許下三個信念:1、為她修建一座城堡2、不再喜歡其他人3、忘了。所以后來人們用泰姬陵來比喻堅貞不屈的愛情,也會有很多旅客來到泰姬陵的墓前見證自己重要的時刻。tip:泰姬陵需門票。印度用的是盧比1RMB=40盧比
看完這篇游記,對印度有了一定的了解,雖然她是一個文明古國,孕育著一代文明,可能由于那里的吃住穿那些我還沒完全能接受。“右手抓飯,左手擦屁股”,但有一點我是覺得很好的,就是廁所人性化貼著大大的海報男人和女人,方便不認識英語和印度語的游客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