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社會下,大多數家長忙于生計事業,忽視對孩子心靈的陪伴,也忽略了與孩子心的交流。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出現不愿與父母交流,不愿接近父母,學習沒動力,生活學習習慣不良:磨蹭、懶惰、不愿完成作業,出現迷茫、性格偏執、不負責任、沒有目標等問題,甚至沉迷網絡、逃學逃課、離家出走……更嚴重到違法、犯罪……
不可否認的是,父母對孩子傾注了自己所能給予的最大的愛與關注,是什么原因面對父母的關愛、每天不愿其煩的嘮叨、付出,孩子卻無動于衷甚至叛逆呢?為什么孩子不領受、不明白父母的“愛”與 “付出”呢?為什么父母那么“愛孩子”,甚至付出全部孩子依然不快樂不幸福呢?
一
任何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愛全部都給了另外一個人,并且把自己的前途和希望都寄托在這個人身上,他必然會對這個人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希望這個人會回報自己的付出,回報自己的愛,而這就變成愛的交換,而不是無條件的愛。高的期望值必然產生高的壓力,而且,每個人對回報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最后,這種愛就會變成兩敗俱傷的愛。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著急、委屈、憤怒、無助、無奈、責罵、煩惱……這份愛就變成了對彼此的傷害。每個孩子降臨我們的家庭都是天使,為什么在我們塑造下變了樣?“沒有任何成功可以替代孩子教育的失敗”,最終為孩子教育埋單的永遠是父母。
孩子是不斷成長的,他們的變化比我們成年人要大得多、快得多,我們要適應這樣的變化。孩子不可能永遠像3歲的時候跟屁蟲般的對我們唯命是從,孩子越大就越有自己的秘密,就越需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對被尊重的要求就越高。這種變化是生命的自然現象,我們必須接受。
很多時候,誤會僅僅是因為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種現象無論是在成人世界中,還是親子之間都是十分常見的。與孩子相處,更需要換位思考,去移情地理解,多具備一些同理心,孩子與成人的心理差別、成長時代的差異、社會化的程度不同、個人經歷的不同,等等這些都為親子溝通和互相理解造成了障礙。我們只有尊重這樣的差異,才能夠跨越親子溝通的障礙。
二
尊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權利,尊重孩子的成長。但是,尊重不是順從,不是溺愛,而是協商和引導。尊重的前提是要有行為要有尺度和規矩。
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讓兩代人都感到幸福和充實。家庭中的民主和開放,可以使孩子獲得充分的自由和尊重,親子之間因為互相的支持、學習而達到雙贏。
有一次,麗麗的女兒要求她抱著上樓,可她當時太累,就沒有答應。這時,她女兒顯得很不開心,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放在以往,她只能和孩子相互對峙,實在不行也只好答應孩子的要求了。現在,她改變了以往的方式。蹲在女兒的面前,拉起她的小手也一臉沮喪地說道:“媽媽知道,你一定是走累了,才想讓媽媽抱著的,可媽媽也很累,不能抱著你上樓,你一定感到很失望。這樣好不好,媽媽拉著你一起走,這樣你就可以省些力氣了。而且我們邊走邊說兒歌,還能分散注意力,就更不覺得累了。”孩子聽后,點了點頭,很順從的便和媽媽一起上樓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真情互動,便達成了自己的初衷,避免了因一些小的事情,再鬧得雙方都不開心了。
親子關系不僅僅影響著孩子的情感發育和發展,還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一定的影響。因為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學習和效仿的對象,只有樹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看到多方面的家長,才能讓孩子更深入的了解父母,學習父母。這樣對孩子人生道路的成長才更有益。
三
有些家長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自己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教育孩子的。也就是說,以一種高高在上的位置來說明自己的權威性。其實,家長不需要這樣做。真正的權威是不需要家長高高在上的姿態所保證的。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無需讓孩子事事都聽自己,你只需要做好孩子的指路人就可以了。孩子在學習終于到了困難,你應該做的不是馬上去解決。而是以建議者的身份建議孩子,怎么做比較好,當然選擇權利還在孩子的手上。在孩子的處事中遇到了困難,應該鼓勵孩子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你還是一個建議者。你應該做的,就是告訴孩子,哪里有荊棘,讓孩子避開那條路比較好。只是建議,而不是主宰。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是這樣做的。“你必須這么做,因為我是你媽媽,我不會害你。”可是你忘記了,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他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他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你知識一個燈塔,為孩子照明前進的道路。你不能陪孩子走一生一世,所以你應該做的是放手讓孩子做。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學習的機會。哪里有暗礁,他們不知道,你盡可能的燈塔點亮,讓孩子看到暗礁的存在,如果孩子執拗的要選擇,那么,碰觸暗礁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樣孩子吃虧之后,便學會了總結。家長的鼓勵與支持,是會讓孩子更加成功的。會讓孩子更加自信的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選擇時,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不提太多的意見,即便他們選錯了,除非對他們造成傷害的,否則不要輕易糾正。不要害怕出“問題”,這是他們成長的必要途徑和成本。
父母給孩子的是指明方向,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在成功面前,你是孩子的朋友,在失敗面前,你是孩子的戰友。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做到的是:做孩子的人生的燈塔,不做孩子人生的船長。只有讓孩子有了充分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孩子才會尊重你,與你真心的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成長老師。對于孩子,于師亦友。親子關系的建立是非常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