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邊的阿狄麗娜
母親節(jié),女兒送我一句話:“媽媽,母親節(jié)快樂!”轉(zhuǎn)頭輕聲對爸爸說:“爸爸,今天是母親節(jié),別惹媽媽生氣哦!”
作為母親,我心滿意足。
我感謝孩子,我想對孩子說:“謝謝你,媽媽因你而成長!”
家長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時起,我們天然就是孩子的家庭老師,不停地教孩子各種知識、生存的技能、生活自理的能力。但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孩子純凈的心靈、直率的表達也在映照著我們的靈魂和言行,我常常被孩子的一句話點醒,認識到自己曾經(jīng)羞于承認的的短處。她教會了我積極地生活、樂觀地面對生活。孩子的成長促使我不斷地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優(yōu)秀的母親。與孩子的成長相伴,也是一個母親自身的成長過程。
1、我們一直在成長進步
在孩子沒有出生前,我就積極地學習做一個優(yōu)秀的母親,買了很多的育兒書籍,甚至極其認真地作了不同年齡段的育兒規(guī)劃。我滿心憧憬、滿懷期待地規(guī)劃著孩子的未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我固執(zhí)地認為,一定要抓住0-3歲的關鍵期,如果錯過,將會對孩子的智識造成一生的缺失。我迷信于書上的科學育兒理論,按照專家理論教養(yǎng)孩子,用書上的指標測試孩子。一旦哪幾項指標沒達標,就緊張。一旦我的育兒計劃實施不順利,我就擔憂,害怕孩子落后了。在三歲前后的那段日子,我成了一個謹小慎微的母親,甚至一度覺得孩子的人生已經(jīng)被大半定型了,一度想放棄努力,因為我覺得已經(jīng)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的母親看出了我的焦慮,不時寬慰我:“孩子這么小,將來還會百變千變呢,急什么呀!”現(xiàn)在回顧孩子的成長,確實如母親所言,孩子一直在變,一直在成長。我在她小時候所擔心的事,都沒有發(fā)生。原本她身體協(xié)調(diào)性稍差,經(jīng)過多年的持續(xù)鍛煉,她成了一個愛運動的孩子。乒乓球、羽毛球在同學中是佼佼者,跳繩是全班第一。這都是每天跳繩訓練、每周的羽毛球和乒乓球親子活動長年堅持的結(jié)果。曾經(jīng),她受困于閱讀理解力,我們就每天與她談論時事新聞,縱論天下。我與她一起學習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每讀完一本書,一起討論最喜歡書中哪個人物。寒暑假,我們會一起看經(jīng)典電影,探討交流電影主題和主角配角。她的思考和理解能力越來越好。
孩子的成長讓我覺察到自己的固化思維,只看到靜態(tài)的點,太注重結(jié)果,卻忘了事物的動態(tài)發(fā)展,忽視過程的意義。為此,我看了許多的積極成長的書。《看見成長的自己》、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等等。我的觀念發(fā)生了根本的轉(zhuǎn)變,不再追求結(jié)果導向,而關注做事的過程所帶來的進步。我認識到,人可以持續(xù)成長,人的智力、情商、思維和能力,在不斷行動的過程中會持續(xù)地變化,不斷成長。只要我們愿意學習,愿意行動,每天都在進步一點點,持續(xù)的量變就會在某一個時間點,觸發(fā)質(zhì)變。而這,也帶給了我工作上的理念變化,我專注于工作本身的投入,享受工作過程所帶來進步的喜悅。
2、無條件地愛孩子就是接納孩子的一切
過去,我覺得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天生的,是與生俱來的,特別在0-3歲期間,孩子在學齡前,每天都與大人相處玩耍,我給予孩子全心全意的愛。那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沒有任何額外的負擔,那時的愛是純粹的。可是,孩子上學以后,我對孩子的愛發(fā)生了自己都不易察覺的變化。因為有了孩子與其他孩子的比較,有了學校的課業(yè)評價,我變得不淡定了,開始變得急功近利。孩子曾經(jīng)在一篇作文中寫道,小時候,父母對她是非常寵愛的。上學以后,父母對她卻不像小時候那么好了,經(jīng)常會因為學習而責罵她。
別人家的孩子,成了我心理上沉重的負擔。于是,我成了一個焦慮的母親。焦慮于孩子的學習、各方面的能力不如人,總是不自覺地拿孩子與其他孩子作比較。孩子的不足被放大了好幾倍。這樣的責怪只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減少了,她更加地孤獨無助,于她的學習卻與事無補,卻對孩子的個性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讓孩子的自信心減弱,對自我的評價降低。
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并未因我的高壓而進步,卻變得越來越不快樂。我痛定思痛,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路,驚覺我是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少年的我,父母給予我的肯定和鼓勵極少,更多的是嚴格的要求和限制。因此,我曾經(jīng)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并且在與自卑不斷抗爭中艱難成長。我難道要將自己曾經(jīng)的痛苦復制到孩子身上嗎?我醒悟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閃光點和優(yōu)點。接受孩子,就是接納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認識到每一個孩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引導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慢慢改進自己的缺點。哪怕孩子不完美,也是最真實的她。孩子只要是正直的、善良的、自信樂觀的、身心健康地、用自己的勞動能夠自立、盡力地在學習,在努力,在進步,就是值得父母欣慰了。哪怕孩子是一棵草,也有屬于她的芬芳,也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也可以過好她的一生。父母的愛,應當是不功利的愛,無條件的接受孩子的一切。孩子在痛苦、迷茫、挫折、傷心時,父母都可以給她最需要的支持、理解、關愛和安慰。
于是,我用心真正地去愛孩子,接受孩子,包容孩子。而不再用大腦中的理性思維評價孩子、批判孩子。我接納孩子的缺點,看到孩子一點點的進步都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于孩子的優(yōu)點,不遺余力地贊揚。我告訴孩子,要學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身上的優(yōu)點。孩子變得越來越來自信,生命的活力綻放了,思維變得更加積極樂觀。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對孩子所說的那些話,那些思維角度,也在深深地影響我自己,我也達成了與自己的真正和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快樂于自己的每一個進步。
3、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人到中年,開始發(fā)胖,也開始關注身體的健康。一直念叨著要去跑步,卻遲遲下不了決心。
孩子的課業(yè)緊張,為了放松身體,我向她建議晚上去附近的學校跑步。孩子一開始是極不情愿的,覺得耽誤時間。但跑了幾次以后,卻漸漸喜歡上了跑步。跑步之后的神清氣爽和放松愉悅讓她嘗到了跑步的好處。某一天,她說:“媽媽,你今天跟我一起去跑步吧,以前你總說要去跑步,一直就偷懶不去跑。你要給我做個榜樣啊!‘我一下子羞愧不已,立即答應了。
我從400米開始練習,經(jīng)過一周,增加到600米,再到800米。我也體會到了跑步的樂趣,以及和女兒一起從事運動時的快樂,還有一種對自己意志力磨練的小小成就感。愿自己的堅持能帶給女兒正向的引導和激勵。哈哈!其實是女兒的堅持帶給我正向的引導和激勵。
女兒經(jīng)常會像個小大人一樣教育我們父母。比如說:“媽媽,你喝完茶怎么不把它放回原位呢?””爸爸,你讓我遵守時間,你自己怎么遲到了?“說得我們啞口無言,心服口服,悄悄地就改正了一些不良習慣。
孩子就是父母最好的鏡子,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映照著自己的言行。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應該自己先做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無論如何教育孩子都是蒼白無力的。孩子的心靈是清澈的,當他們能夠向父母指出缺點時,我們應當真心地感謝孩子,并且立即糾正,如此,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榜樣作用。身教勝過言傳,身教需要父母極度的自律,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和持續(xù)不斷地成長。
孩子與父母的相遇是一場緣份。我們都是生命列車上的過客。我們相伴相愛,相互支持。孩子就是父母的修煉,孩子會教會你如何真正地愛他們。孩子給予我們的,遠大于我們給予孩子的。
親愛的孩子,感謝你讓我不斷成長。愿我們一直相親相愛,愿你我一生相教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