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試月已經(jīng)過去了,走過一個又一個學校,關(guān)于學校的記憶翻滾而來,這感覺,那么近,這么美。相比北京的這些小學和初中,我的小學和初中環(huán)境是差遠了,但是,回想起來卻是有不同的味道。這或許就是自己的專屬記憶吧。
小學;初入學的,首先需要準備的事情是去各找各媽,各媽再找各家的小板凳。我第一次去上學,那個小板凳還是媽媽從別人家借的一個呢。我的小學一個年級只有一個教室;四五年級在最前排(那時還沒有六年級),中間那間大一點的是辦公室;后排是一到三年級,還有一個學前班。學校是由一個大院子包圍著的,里面就是這幾間教室,辦公室門口有一面旗桿,上面每天都飄揚著五星紅旗。還有一個用來打上課鈴的大鈴鐺,一般都是上課或者下課了,老師去拽著鈴鐺中間的繩子去 “當當當”,聲音間隔大,聽起來漫長悠遠,像古寺里的鐘聲。校園里沒有操場,勞動課差不多都是去給校園除草(校園有一些樹木,但并不多,因為都是泥土地,經(jīng)常會長出一些雜草);那時,學校離家不遠,我們都是走著去上學。
初中;首先當然也是去找課桌和板凳,一般從年長的兄弟姐妹,或者鄰居那里去找,然后綁在自行車后座,帶到學校。課桌上通常都有他們留下的印記,比如,他的名字或者他喜歡的人的名字。初中的學校一個年級大概三四個班級,總共三個年級12個班級左右。一進來校門,左側(cè)是辦公室,再順著走道,就是兩大排教室,分別是初三和初二,初二和初一。最后一排教室左側(cè)有一個土地的操場,跑起來,塵土飛揚(印象中,初中也沒有幾棵樹和綠化)。體育課都在這里活動,有時候也作為一個室外的大考場,我們模擬考試的時候會專門搬自己的桌子過去考試。那時學校有電子鈴鐺了,聲音急促且尖銳。學校離家就比較遠了,我們都是騎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自行車去上學,條件好一點的給點零錢去附近餐館吃飯,條件不好的,就中午也騎車回家吃飯。(當然這是我在老家初中的經(jīng)歷,因為我初中一年一個學校且都不在一個省份,就先不介紹別的學校情況了)
高中,我們不用自帶行頭了;一個年級就22個班級,好多個鎮(zhèn)子的人都過來這里上高中。這時候,學校就像一個花園了。一進門中間是一個很長的走道,兩邊種滿了花樹,到了春季,隨著附近池塘邊的迎春花,也陸續(xù)都開滿了粉紅色的小花,一不小心在眼前隨風飄落,驚美住了整個靈魂。學校有兩排教學樓,一排實驗樓,專門的辦公樓,光廁所就有專門的一棟,在中間像一個橋梁似的,連接了好幾棟教學樓,另外還有專門的老師宿舍和學生宿舍。學校的左側(cè)是一整個操場區(qū)域。靠校門的是籃球場,在往里是乒乓球場,簡單的器械場,再里面就是一個水泥跑道,標準的 400 米,中間空地上長滿了綠茵茵的小草,看起來美極了,附近陪讀的家長傍晚經(jīng)常過來散步;最里面邊就是學生食堂和學生宿舍了。學校各部分建筑附近幾乎都夾雜著些小花園,讓人賞心悅目。所以高中的學校還是挺美的,有時候,伴隨著學校廣播里的音樂,思緒可以浪漫到云彩之上。
那些年待過的學校,回憶起來也是蠻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