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一句精辟的話:教是為了不教。
意思就是,教的目的不在于全盤授受,而應該重點啟發引導,讓學習者展卷而能自通,執筆而自能合度,達到自主學習,自行解決的目的。
所以學會學習比學習本身更加重要。
學習只是一種行動,而學會學習是終生受益的本領。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學生。
高效的學習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今天給大家分享書籍《學會學習》中的三個方法,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和思考。
1、概念法
先給大家看張圖片
這是心理學的兩個效應,圖片中用最簡潔的語言把復雜的知識精煉成通俗易懂的概念,看完是不是感覺一目了然呢?
這就是概念法的兩個步驟
001用盡可能精煉的語句對概念進行定義
002把概念應用到情景中
讀書也可以這樣。拿到一本書先看目錄,因為目錄就是對每一章節的高度凝練的概括。看完目錄可以對書籍有個總體的概念和框架,再把你感興趣的章節聯系到實際情景中,讓閱讀不再停留于淺層化。這樣才能把知識內化,為你所用。
2、模仿法
模仿是人類天生的本能。我們每個人都是從模仿開始學會說話,學會走路,學會各種技能的。其實人的學習能力就是人的模仿能力,只不過換了一種叫法而已。
而假如一個人失去了模仿的對象和途徑,那么他就會變得茫然無措。
狼孩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小孩從出生后就被狼群收養,他沒有人類可以模仿,只能模仿狼類,最終形成了狼類的生活習性、學會了狼類的情緒。以至于喪失了直立行走和言語的能力。
我們面對從未接觸過的新知識,新領域,其實都像剛出生的嬰兒,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模仿。不過模仿并非抄襲,它不是一成不變,照搬全收。所謂的創新也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現實基礎。模仿優秀的人或事,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的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也更容易創造新事物。
要說模仿,我想在中國沒有人不知道騰訊的厲害。很多毒舌都說騰訊靠“抄襲”起家,靠“抄襲”占據了中國互聯網的半壁江山。
但是被稱為“山寨之王”的騰訊,遠遠沒有這樣簡單,實際上這只厲害的企鵝,靠的是模仿?創新的方式。迎合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口味,恰到好處的出擊,打敗了無數競爭對手。
不說騰訊的游戲,就拿今天幾乎人人都在使用的微信來說。如今,微信估值達8000億元,已成為騰訊的吸金利器。
其實最開始小米工作室就率先推出了米聊這樣即時通訊的產品,但為什么卻被騰訊的微信后來居上壟斷了市場呢?
首先微信模仿了米聊的所有功能,但在模仿的基礎上,微信又有所不同。
不同之一:登陸方式的不同,米聊可以通過手機郵箱注冊,但微信在這基礎之上,加入了QQ號的接入方式。而QQ早有了廣大的用戶群體,所以這給微信帶來了巨大的用戶基數。不過追根溯源,QQ也是模仿美國的ICQ軟件創建的,并加入了一些符合中國青年的元素,所以廣受歡迎。比如當時火遍全國的空間收菜,搶車位等小游戲。
不同之二:微信加入了附近的人,漂流瓶,搖一搖等功能,即增加了趣味,又擴大了社交。
所謂學而不同就是這樣。騰訊擅于在模仿中創新,結合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大巨頭。
3、限定法
知識就像廣袤的天空,窮盡一生我們也無法做到全知全能。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成為斜杠青年,一專多能。
歌德可以說是斜杠青年的鼻祖,他擅長繪畫、彈琴,還精通希臘語、拉丁語、法語、英語等多門語言。
但是他限定自己只用德語寫作。如果多才之人,專注于一件事,那么一定會變得與眾不同。歌德曾說:“我們最難做到的是讓自己專注于一件事上,斷絕其他干擾。”
多學一些知識,掌握更多技能本身沒錯,但是要特別注意,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清楚什么才是核心?即使我們有很多目標,也要學會把自己限定在一個方向上,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與眾不同。
匠人精神就是最具代表的限定法。
一生只做一件事,并把這事做到極致便是匠人。他們往往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專注于一件事上。
在日本有一個只有45人的公司,他們公司只生產一件小物品:螺母。如今這家公司的螺母已經銷售于世界各地。公司的創始人曾經只是車間的一個職員,工作中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那就是如何能讓螺母不再松動?因為螺母的松動對于像鐵路這樣的領域,是十分致命的。所以以前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定期沿著鐵軌,檢查螺母的松動情況。就這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問題,他卻花了足足20年的時間,最終生產出了號稱永不松動的螺母,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盡管他們的螺母價格比普通螺母高出很多倍,但依然有許多高新尖的行業訂購。公司對于每一顆螺母都嚴格把關,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哪怕給其他公司圖紙也沒法復制出來,因為這家公司每一位生產螺母的工人都是專家級的匠人。
學習也要有所限制,貪多嚼不爛,慢工出細活。像匠人一樣學習,一定會讓自己在所處領域,獨放異彩,與眾不同。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最后總結一下。
1、用概念法更有效的理解知識。
2、用模仿法快速掌握知識。
3、用限定法把知識學到極致。
感謝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