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的小說,讓我們在圖書館里談戀愛,無數文藝男女讓房子打擊的失去性欲,這讓我覺得莫名其妙。
不管真的假的,房子還是給了我們這個時代無數的話題。有房子的,希望房子能夠一直上漲下去,給你更多的安全感;沒有房子的,希望房價降下來,但問題在于真的降下來的時候你會購買嗎?如果答案是是,那么房價不會下降,如果答案是否,那么下降的房價對你來說意義在哪里。
我是一直不理解那些想要房子的人的,冒著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風險。我覺得想要購買房子的人,并不清楚房子的使用用途到底是什么。
好吧,在我看來,應該有以下三點:
第一,私密性。我們每天都出去拋頭顱,回來往往就沒有激情灑熱血。私密性是一個人的生存之本,至少在我來說,是生活的80%。如果每天都在外如同打雞血,回家以后又扮演各種角色,找不到屬于自己的一刻,我覺得正常人會瘋。
對,大多數人的都不正常。
所以房子首先解決的是私密性的問題,是你穿著舒適,長出一口氣,清理內心的時刻應該在的地方,不應該有人打擾你,就自由的浪費時間。
第二,便利性。房子和單位的距離,是我怎么也不理解很多人為了所謂的擁有感而放棄單位就近租房的事情。生命已經不多,每天3-4個小時浪費在路上,為此還購買價格不菲的交通工具,并且承受養護他帶來的一切成本,現代人真是每天生活在媒體帶來的洗腦中。那么多朋友買房的時候我都勸他們三思,我不知道他們考慮的究竟是生活的質量還是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在一個城市里的存在感。
第三,舒適感。對,我把它排在第三位,因為舒適感是所有綜合的因素總稱,包括上述兩點以及室內裝潢、溫度等等一切。一個房間給你的舒適感,多數在于光線,其次在于裝飾,對于我,穩定色調和一墻的書就是最好的舒適感。圖書館不見得比一個三平米的臥室舒適感要小,我想說的是,舒適感是什么,取決于你和誰一起生活,如果暫時無法和別人一起,那么可以試試一個人生活。
那其實是未來你會帶著感激回味的時光。
作為投資的標的物,房子是有價值的。希望你能夠想明白這一點,有幾個人生決定不應該糊涂,一時間讓你可能從贏家變成輸家,房子未來還有沒有升值的空間,如果判斷是否,最好就不要出手了,踏踏實實租房,循環復利的理財,許給你的自由遠遠大于一紙70年長期租賃的契約還要自己爹媽半條命。
為你自己,再想想該不該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