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最近一段時間,UED的同事,經常和運營的同事在工作合作上出現問題。具體問題如:運營需求不明確,設計返工次數多,甚至,今天出現了設計風格全部推倒重來的事件。
原因分析
除去項目合作配合度和溝通程度等問題之外,我認為一個核心問題出現在——需求的表達方式不夠好。
運營人員需求的表達方式,多是以需求文檔形式發出,再配合一些當面的溝通。但是,這里面說到底,主要是通過文字在表達你想要的效果,和元素的優先級。事實上,這種表達是無法很好的傳達需求的,因為文字和口頭語言都是有歧義性的。比如,需求文檔里或者運營人員會當面跟你說,我想要一種“聚會”的氣氛。但是,每個人理解的“聚會”的氣氛千差萬別。A 理解的是小酒館的老朋友的懷舊感傷。B 理解的是周末小酒吧的雞尾酒會的歡快優雅,C 理解的是……
另外,運營人員會表達頁面元素的展示重要度,和優先級。一般是以表格的形式寫出來。但是問題是,文字是具有線性特點的,而最后呈現的頁面和圖,是非線性的展示。那么,這里就存在“兩者轉化過程中的鴻溝”問題。
設想的解決思路
基于以上問題,我和同事討論了一下,解決思路則是:
1.將文字性,語言性的需求表達和交流,變成圖式的表達和交流,從而緩解“轉化鴻溝”問題。
2.為照顧設計師的情緒,減少返工的風險,保證需求方的要求時間。需要盡量將“圖式的表達和溝通的時間點前置。
設想的具體解決方案
1.需求文檔中,對于視覺效果,氣氛的定義,最好是給出期望的效果的參考素材,競品頁面等。如果無法給出,那么視覺同學這邊,最好先整理出相關的素材,參考頁面等。等到這些東西,雙發都達成一致之后,再開始設計。
2.運營頁面元素優先級的問題,務必用表格配合草圖的形式展示。并且,視覺同學設計時,最好在完成到60%至70%時,就拉個群,讓相關決策人,對現在的設計基調和方向給出意見,減少視覺稿完成之后,大范圍的返工和改稿的概率。
管理雙方領導的注意事項
1.每個階段確認需求要求時,最好能以某種形式,周知到雙方領導。避免設計師和需求方玩的很 happy,最后方案一出來,領導七嘴八舌的一說,雖然最后不一定有返工和修改,但是肯定會耗損溝通的時間在里面。比如:風格確認的時候,可以不那么“強”的周知雙方領導,通過郵件,拉 IM 溝通群的方式;在最后方案輸出的,單@一下領導,或者沖去領導辦公桌那抓著 ta 確認一下。
總結
上面的兩點,我回頭一想,這不就是所謂的“參與式設計”嗎?讓需求方跟著你一起,推導出設計方案。他們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表達,且最終方案認同的概率會更高。最后的最后,設計師能體驗良好的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