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省考將至,閑聊的姑娘們從彼此口中探聽到,4月23日將奔赴同一個考場。又聊了一會兒,更多“志同道合”的名字浮出水面。
這個春天,天氣和心情一直搖擺不定,姑娘們的選擇倒是出奇的一致。
A:“準備結婚了,就想找一個穩定的工作。”
B:“我媽非讓我考,考就考唄。”
C:“前同事考上了,說待遇挺好的。我就想去試試。”
D:“剛好親戚調到了XX局,能有照應,就考考看。”
F:……
她們之中,也有曾經斬釘截鐵說過“堅決不考”的。大學,她們遠離家庭野蠻生長,所收到的訊息都是“選擇穩定就是選擇平庸”、“公務員就是一眼看到老的職業”、“要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而非跟風”。當然還有這樣的訊息“公務員再也不是鐵飯碗了”、“公務員福利待遇越來越差”……
曾經以為千真萬確的觀念,誰知,在社會的池子里泡了沒多久,就被沖刷到截然相反的方向。真相有很多,就看相信哪一個。
“女生要穩定,要選輕松不累的工作”這句話,被反復提及,并被冠以不同的定語:“我爸媽說”、“我三姑說”、“我六婆說”、“我同事說”、“大家都說”、“我也覺得”……還有姑娘加上“現在還是男權社會,所以”。說的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可打聽了一圈,也就2個姑娘辭了職,報了班,專心備考。其他的生活依舊,偶爾周末約好一起刷題,也只有三分鐘熱度。點上一杯咖啡,就要聊點八卦調味;買了一套兩套教材真題,卻常常放在冷宮不去寵幸。大概還是只把“考公”當做生活中的一個Plan B。
身邊上岸的故事并不多,只聽過兩個:
S姑娘大四就開始專心備考,上了半年的培訓班,不僅考上了,分數還刷新了市里的記錄。進了格外吃香的單位,比別人早十年過上了任務少工資高的生活。
W姑娘家里有個公務員,單位按照政策下鄉扶貧,一個月工作22天,20天跑到鄉下去坐著就當扶貧了。自己帶米帶鍋不準吃人家的,除夕夜值班不讓回家,福利津貼都沒有,條條框框倒多的是。中午不能喝酒,住房不能多套,當個官女兒出嫁都不能擺酒席。
說給姑娘們聽,一致反應:S姑娘真厲害,大部分應該都這樣。W姑娘的親戚有點慘,但應該不至于吧。
看,姑娘們真是樂觀得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