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成長導師,我們邀請了美國兒童游戲專家勞倫斯·科恩博士??贫魇俏业睦吓笥?,為人非常有趣。我一直都很喜歡他。他寫的《游戲力》,被稱為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全球熱銷。
科恩說,“對于孩子,游戲就是工作”,那對于成人,能不能把工作也當“游戲”來玩?我好奇地替大家問了他這個問題,科恩老師很慷慨地分享了他的10個方法。期待你能感受到他的用心和可愛。
從小我們就被告知工作比玩重要,只有還沒長大的孩子才會整天去玩兒??墒聦嵳娴氖沁@樣嗎?游戲就不能成為大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嗎?游戲不能和工作同樣重要,攜手并進嗎?
當然可以。如果我們是一個會玩的人,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也能為工作增加趣味、緩解壓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創新滿滿,還可在獲得成功和成就的同時讓生活更富足、更有意義。
下面有10個工具分享給你,幫你成為一個會玩的人。
1.價值觀游戲: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
很多人總是隨大流地生活,很少考慮生活的意義,其實這有點本末倒置了。我們可以更主動一些,先識別核心價值觀,再選擇符合價值觀的生活之道——這里我推薦一個“價值觀游戲”。聽古典老師講,咱們專欄在第19周的“價值觀”主題里講過,估計很多同學都做過了,再推薦一次給沒做過的同學。
寫下你最重要的10到12個價值觀(比如聲望地位、社會交往、獨立性、安全感等等),每張紙上只寫一個。然后是最好玩的部分:假設你不得不舍棄一個價值觀,你會選擇哪個?將對應的那張紙移除。再用同樣的方式舍棄另一個,如此反復。每次移除一張,直到剩下1個價值觀為止。
價值觀越少時,選擇就變得越難,也越需要更多的內觀和覺察。當然,這個游戲不是真的讓你放棄這些價值觀,而是幫你辨別什么價值觀才是對你最重要的。做完后,可以問問自己:為什么這個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它體現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怎么能讓自己過上想要的那種生活?
這個游戲尤其適合解決“是否要孩子”這個問題:不妨和你的愛人分別進行這個游戲,然后交流游戲中的感受;交流之后,可以把卡片換成“養育觀”版本再做一遍。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也可以玩這個游戲,看看在“工作和家庭間平衡”方面有沒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2.角色扮演:換個方式解決問題
不論工作還是家中,我們總被困在既定的角色中無法自拔,很難有機會跳出去。當然,這些角色可能確實是最適合你的,但是如果能提前了解,總好過不了解吧?舉個例子,你無法在老板要求做額外的工作時說“不”,也不能在同事將項目的業績據為己有時為自己的貢獻據理力爭。
在決定是否改變之前,可以通過和朋友或信任的同事來場角色扮演預演一下——相信我,這會非常有趣。你可以扮演一個勇于對老板說“不”,或是敢于為自己發聲的角色;也可以扮演那個老板或自私的同事。記得表演要夸張一些,讓自己笑出聲來——笑聲是這個工具的關鍵。工具的重點不在如何更堅定(雖然這也很有用),而是要借助笑聲將內心積累的緊張釋放出來。
如果你被一個問題困住了,可以扮演成世界上最厲害的專家,可以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如果你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有猶豫,可以嘗試扮演所有的可能結果。
3.運動:減壓的好法子
理想的健康狀況和高效的產出,來源于對身體的合理使用,但是絕大多數現代工作只是在動用大腦,或是單調地做一些肢體動作,比如打字。
試試站著完成一些日常工作;在需要休息的時候,把玩手機換成出去散散步;做重復無聊的工作時,把腳掌壓向地板、活動你的腳趾、轉動一下腳踝,或者做幾次深呼吸。
但是這些活動并不是游戲,如果能以游戲化的方式活動身體,你會收益更多。比如辦公室的“休息之舞”:放十分鐘的音樂,讓所有人和你一起跳舞;辦公室運動會——比賽項目可以是推著坐在轉椅上的同事沿著走廊跑。在辦公室外,你還可以選擇枕頭大戰、穿越障礙物、戶外探險等游戲。游戲過后,你會發現一身輕松。
4.想象游戲:讓乏味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我敢說,你一定厭倦過重復的工作或無聊的生活。面對這些乏味的事,我們總是試圖忍受,而不是研究如何讓它更有趣。我最喜歡的解決方式就是假想游戲——這并不是孩子的專利!
如果你要搞定成堆的文書工作,可以假裝自己是飛行員或宇航員,正在核對起飛前的清單。
如果你正準備啟動新項目,可以假裝自己正在為獲得“最佳員工獎”起草獲獎感言。
如果你害怕失敗,那就想象一個無比荒謬的失敗來打破這份恐懼——舉個例子:我完美搞砸了我的演講,所有人都逃出了會議室,這幫人的尖叫嚇壞了其他同事,大家紛紛跑到外面,所以我成為了整棟樓里僅有的人,我可以獨占整棟大樓來跳舞!
如果你已經非常喜歡做白日夢,那就給自己10分鐘專門用來瞎想,然后回過神來,專注于手頭的工作。
如果你是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白日夢或磨磨蹭蹭不完成作業而對他們發脾。嘗試加入他們,和他們一起來玩這種令人興奮的游戲吧。
5.藝術表達:為生活補充源源不斷的創意
很多人覺得只有極少數有天賦的人才是藝術家。不,任何人都天生擁有創造力,不要讓你“內在的批評者”否定你畫畫、寫作、表演或唱歌的能力。在筆記本上隨意涂鴉;在洗澡時放聲歌唱;在無聊的會議上給同事畫個像(記住,別被領導發現);編個曲子寫個故事。工作或生活中有棘手的問題了?把它畫下來,或者寫一個激動人心的動作片劇本吧,這些創意的流動將為新的解決方案打開一扇門。
當然,我們的目標并不是成為畫家或作家,而是將自己從眾多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很討厭內心中那個否定自己的聲音?那就畫一幅糟糕的畫,或者來一首五音不全的歌,故意犯一些錯將我們從完美主義的坑中撈出來。
充滿創造力的藝術表達和游戲很像,能讓我們專注于工作、忘記時間的流逝,達到所謂的“心流”的狀態。觀影、看書,或是聽歌都是不錯的消磨時間的辦法,但都比不上自己創造新的東西。
6.探險:健康地去冒險
每天都要做一些可怕,但是安全有趣的事情。如果你比較謹慎,可能會對“可怕又安全有趣的事”感覺陌生,那么繼續探索吧,直到你想出這樣的事情為止,天然的戶外場所就是一個不錯的冒險選擇。
童年,我們總是被父母、外公外婆或者老師限制冒險行為,但這妨礙了我們天性中健康冒險的那部分。所以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請記得說“哇,太令人興奮了!”或者“今天你有什么新收獲了?”而不要總是說“小心,小心。”
7.日常關系維系:擁有更滿意的生活
工作的高要求、對成功和升職加薪的渴望,會讓我們用扭曲的視角看待生活,忘記關系、團體和友誼的重要性。這時可以試試每天做做增強聯結的事情。比如:給一位久不聯系的朋友打電話;真誠地給予別人預料之外的贊賞(注意,“真的很謝謝你剛剛在會上的發言” 要比“鞋子不錯”更走心,更有針對性);為你的同事組織一個有趣的活動;組織大家打掃附近的公園或者建造一個新的操場。
8.給自己“蓄杯”:不再崩潰
從出生開始,每個人都帶著一個裝有“愛、關注、支持和鼓勵”的杯子。小時候,我們的這個杯子通過需求的滿足,由長輩代為填滿;再大一些,這個杯子被玩耍的樂趣、學業上的成功、對活動和友誼自主的選擇所填滿。現在,我們已是成人,就需要為自己蓄杯了。
什么最能填滿你的杯子?和朋友的徹夜狂歡,還是傍晚時分的安靜閱讀?在工作中,與同事簡單地聊聊天,或者完成成堆的工作?你需要經常關注哪種方式更有助于你填滿杯子,以及別讓杯子里的“油量”空了——對父母而言,這點尤其重要,因為你還需要持續為你的孩子蓄杯,所以盡量讓自己保持滿杯狀態。
9.慷慨:讓生活更有意義
不要因為前面的工具看起來有些自私而擔心,在青年發展階段,大部分人都是只關注自己的成就和快樂的。但直到我們開始考慮他人,對他人慷慨相待的時候,生活的內涵才更豐富。每天做一些關注他人的事情;為值得的項目奉獻時間或金錢;成為導師;分享你的知識和技能。如果你沒有小孩,那就花些時間和你朋友家的小孩相處,讓你的朋友有空休息一下。
結合工具8和工具9,我想起了希勒爾( Hillel ,一位古代希伯來學者)的名言,“我不為我,誰又為我?我僅為我,何又為我?不待此刻,更待何時?”
10.傾聽伙伴:讓前面9個工具更有效的工具
你整天都在聽別人說話,老板的話、同事的話、家人的話、媒體的話,可曾有人聽你說話?別人的傾聽能讓我們的思緒更清晰、更快解決自己的問題、理解自己的情緒、改善和他人的關系。
“傾聽伙伴”的技巧十分簡單。找到一個同伴,向他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傾聽練習與常規的對話有很大差別:我們通常不會太仔細聽別人說話,因為我們總是忙于思考接下來要說什么(或者晚餐要吃什么),而傾聽練習需要認真傾聽,具體規則如下:
玩法:一人說,一人聽,說完后轉換角色
時長:不限,可以是5-10分鐘,也可以1個小時,可個性化設計,只要保持彼此的傾聽時間一致
吐露者權利:任何想說的事情,可以是一次成功的經歷、一個問題,或者一個目標
傾聽者義務:不打斷、不建議、不評判,只是聽,并且表達出對對方的溫暖信心和尊重
你可以選擇在一天的開始進行5到10分鐘的傾聽練習,讓接下來的一整天更順暢;也可以選擇每周進行一次長時間的傾聽練習。
如果你有孩子,你可以通過“傾聽伙伴”來分享你關于養育子女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你的傾聽伙伴也有后代,那么他們將深刻理解你的愉悅和挑戰,你也會有被支持的感覺。當然,你也將從傾聽對方中獲益良多。
祝超級個體的同學人人都能成為工作、生活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