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讀書方法有點零碎,有點把書本的結構給肢解了,今天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書的目錄,以下是我在滴答清單中設置的子任務的文本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第二章:七個習慣概論
<第二部分: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第三章:(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遠景的原則
<第二部分: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第四章:(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第二部分: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第五章:(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第三部分: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第六章:人際關系的本質
<第三部分: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第七章:(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第三部分: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第八章:(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第三部分: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第九章:(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第四部分>第十章:(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
<第四部分>第十一章:再論有內而外造就自己
????????從目錄框架可以看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引導人們如何重新探索自我的,利用這七個習慣做到由內而外造就自己。如何從內而外呢?從個人領域到公眾領域,從依賴到獨立,再從獨立到互賴,此過程中貫穿著不斷更新。
一、一個人怎么變得更好?
? ? ? ? 本書的第一章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改變看法就是改變思維定式,轉換思維。一個人想要變好,是有章法可循的,這些章法就是成長和改變的原則,如果把原則內化成習慣,就能夠用不同的實踐方法應對任何局面,而要抓住原則的本質,最簡捷的方法就是設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這些原則被內化為習慣的過程就是我們造就自己的過程。
二、怎么養成習慣?
? ? ? ?第二章教我們如何養成一個習慣, 想造就全新的自己,要先打碎舊的自己,因為舊的自己已經存在一些習慣和固定思維了,這些不適合人的發展的習慣要用適合的習慣來替代。而替代是需要過程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習慣是什么呢?它是“知識”、”技巧“與”意愿“互相交織的結果。
? ? ????假設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就需要知道早睡早起是什么?為什么要早睡早起?然后知道怎么做才能做到早睡早起,最后要想做到早睡早起才會去做。這三個環節都是缺一不可的,單獨看每個環節似乎都很簡單,但我們的生活很復雜,每天都很忙碌,每天都有好多好多事情需要做,想要這么純粹的去做一件事,很容易被忘在腦后或者被別的事情替代。因此,知識只是最基礎的層次,你知道了并不代表你能做到,要在準確技巧和強烈欲望的雙重作用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練習,最終才能內化成習慣。
三、七個習慣的關系
????????七個習慣符合成長規律,提供了開發個人和人際效能的漸進、連續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讓我們依次經歷”成熟模式“——由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不斷進步。人類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
? ? ????前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著重于如何自我約束,由依賴進步到獨立。這些習慣屬于”個人領域的成功“范疇。
? ? ? ? 真正獨立之后,就具備了有效互賴的基礎,就可以開始致力于更為性格導向的”公眾領域的成功“,即習慣四(雙贏思維)、習慣五(知彼解己)、習慣六(統合綜效)所講授的團結、合作與溝通。
? ? ? ? 第七個習慣涵蓋了其他六個習慣,談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個層面上實現平衡而有規律的更新。它是不斷改進、螺旋向上的成長過程,幫助我們將自我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在此水平上我們將會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其他幾個習慣。
四、七個習慣要符合的法則:產出/產能平衡(P/PC Balance)——效能原則
????????從前有一個年輕的農夫,他每天的愿望就是從鵝籠里撿一個鵝蛋當早飯。有一天,他竟然在鵝籠里發現了一只金蛋。當然,一開始他不相信這是真的。他想,也許有人在捉弄他。為了謹慎起見,他把金蛋拿去讓金匠看,可是金匠向他保證說,這只金蛋完完全全是純金鑄成的。于是,農夫就賣了這只金蛋,然后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祝會。
????????第二天清晨,他起了一個大早感到鵝籠處一看,那里果真又放著一個金蛋。這樣的情況延續了好幾天。
????????可是這個農夫是一個貪婪的人,他對自己的鵝非常不滿意,因為鵝沒法向他解釋是怎么下出金蛋,否則也許他自己就可以制造金蛋了。他還氣呼呼地想,這只懶惰的鵝每天至少應該下兩只金蛋,現在這樣的速度太慢了。他的怒火越來越大,最后,他終于怒不可遏地把鵝揪出鵝籠,劈成兩半。從那以后,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 ? ? ? 這個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它告訴我們想要得到金蛋,就得保護好鵝,這個故事里的金蛋就是”產出“,下金蛋的鵝就是”產能“——生產的資產或能力。而效能就在于產出與產能的平衡。效能原則人類所擁有的資產包括物質資產、金融資本以及人力資本。
? ? ? ? 效能在于平衡。一味重視產出會導致糟糕的健康狀況、耗損的機器設備、透支的銀行存款和人機關系。而太過維護產能,就如同一個每天長跑三四個小時的人,宣稱可以因此多活十年,卻不知大好時光都在跑步中流逝。又好像那些只知念書,不肯生產的人,坐享別人的金蛋,自己永遠不敢面對現實。
????????只有產出和產能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實現真正的效能。
? ? ? ? 以上是書上第一部分的內容:重新探索自我。接下來就要介紹七個習慣了,我們該做什么準備呢?
一、用知識、技巧、欲望的內化方法來養成七個習慣
二、先修煉前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
三、用效能原則來處理生活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