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與抑郁關系非常密切。失眠可能是抑郁的癥狀,也可能是抑郁的誘因。
一、失眠是抑郁的癥狀
STAR*D研究是世界上關于抑郁癥的最有影響力的研究之一。這個研究顯示84.7%的門診抑郁癥患者伴有失眠表現。失眠可以表現為入睡困難、夜間頻繁覺醒和早醒等。夜間覺醒是抑郁癥最常見的失眠類型。27.1%的抑郁癥患者同時存在入睡困難、夜間覺醒、早醒三種失眠表現。也有研究提示,早醒(比往常醒的早2小時以上)是抑郁癥特征性的失眠表現。因此,失眠患者,尤其是以早醒為主要表現的,應該常規篩查是否患有抑郁癥。如何篩查抑郁癥呢?我向大家介紹一個最簡單的抑郁癥篩查量表——PHQ-9。
PHQ-9量表:在過去的兩周里,您生活中以下癥狀出現的頻率有多少?
1、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興趣(0=完全不會;1=好幾天;2=一半以上的天數;3=幾乎每天)
2、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0=完全不會;1=好幾天;2=一半以上的天數;3=幾乎每天)
3、入睡困難、睡不安穩或睡眠過多(0=完全不會;1=好幾天;2=一半以上的天數;3=幾乎每天)
4、感覺疲倦或沒有活力(0=完全不會;1=好幾天;2=一半以上的天數;3=幾乎每天)
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0=完全不會;1=好幾天;2=一半以上的天數;3=幾乎每天)
6、覺得自己很糟,或覺得自己很失敗,或讓自己或家人失望(0=完全不會;1=好幾天;2=一半以上的天數;3=幾乎每天)
7、對事物專注有困難,例如閱讀報紙或看電視時不能集中注意力(0=完全不會;1=好幾天;2=一半以上的天數;3=幾乎每天)
8、動作或說話速度緩慢到別人已經覺察?或正好相反,煩躁或坐立不安、動來動去的情況更勝于平常(0=完全不會;1=好幾天;2=一半以上的天數;3=幾乎每天)
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種方式傷害自己的念頭(0=完全不會;1=好幾天;2=一半以上的天數;3=幾乎每天)
量表總分等于每個問題得分的總和。
量表結論:0-4,沒有抑郁;5-9,輕度抑郁;10-14,中度抑郁;15-19,中重度抑郁;20-27:重度抑郁。
如果失眠患者PHQ-9量表總分≥15分,則要到精神或心理科就診,進一步明確是否有抑郁癥。如果確實有抑郁癥,也不用擔心,因為抑郁癥是可以治愈的。
二、失眠是抑郁的誘因
失眠以后,如果不及時治療或者采取了不恰當的治療方式,可能會發展成為抑郁癥。
抑郁癥的動物模型是通過“強迫游泳”制造的。把老鼠放到一個水杯里,老鼠開始時會到處“游泳”,試圖擺脫水。嘗試了很多次游泳以后,老鼠如果無法離開水,則開始到處“掙扎”。努力掙扎會消耗老鼠的能量。當能量消耗殆盡了,老鼠則會“漂浮不動”,徹底放棄,也就是患上了“抑郁癥”。如果把這個模型應用到失眠與抑郁的關系上,也是非常貼切的。
剛失眠時,我們會嘗試使用各種方法擺脫失眠,比如運動、按摩、聽音樂、尋找“祖傳秘方”等,類似處于“游泳”的階段。當這些方法試了一圈,仍然無法改善睡眠時,我們則變得煩躁不安、恐懼,也就是“掙扎”的焦慮階段。失眠時的痛苦掙扎,消耗了患者的能量。當能量耗盡,患者開始陷入絕望,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什么都不愿意干,少言寡語,也就是“漂浮不動”的抑郁階段。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失眠本身不會導致抑郁癥,而對失眠的“掙扎”反而過度消耗了能量,從而導致了抑郁的出現。老鼠剛被放進水里時,如果就采取“漂浮”的態度,就不會讓能量消耗殆盡。我們剛失眠時,如果就采取“愛睡不睡”的“漂浮”態度,也就不會發展到抑郁癥了。失眠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失眠的恐懼。睡眠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我們是無法控制的。如果能對失眠保持接納,不再試圖去控制睡眠,睡眠會自動改善。我們能控制的只是自己的行為,要努力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做到按時上床、按時下床,不補覺不午睡不賴床,適量運動,堅持靜坐冥想。控制可以控制的睡眠習慣,接納無法控制的睡眠質量和時長。失眠時也能安住在當下,不煩躁、不掙扎,就可以避免發展為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