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6拖延癥治療之三:化整為零 善用拖延? 孩子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切土豆!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何嘗不是為了成就我們自己。孩子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孩子的童真,孩子的每一個腳步,孩子的一撞一跌,孩子的循環往復。剛接觸時間管理的我們,如同孩子看見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興奮、激動、迫不及待。當我們拿在手里,就會邊把玩邊思考,為什么是這樣的,他為什么會動呢。然后可能會厭倦、可能會丟棄。很多天以后,會再次想起,再次遇見,雖沒有了最初的那份興高采烈,但依然會有些許的新鮮,依然會研究半天,但這一次已不同于以往,會有更深的思考,更多的精進。送給那些中途下車的小伙伴們。無論曾經走的快或慢,穩或晃,我們都已經邁出過不一樣的那一步,像孩子一樣,只會走的越來越好,越來越穩。期待你們的再一次同行。
回到正題。
有的拖延是因為習慣拖延,有的拖延卻是因為事情太難。拖延本身也是一種習慣,只是我們不喜歡的習慣而已。當一個人認認真真的踐行時間管理之后,無論是否有很大的成績,這個習慣一定是會很多很大的改善的。但對于那些讓我們畏難的事情呢?
嬰兒在添加輔食的初期,是無法食用完整食物的,特別是像根莖類物質。因為嬰兒的消化系統還很不完善。以土豆為例,所以每一個寶媽都會把食物做成土豆泥,以供寶寶食用。過一段時間以后,隨著寶寶的成長和適應,我們會嘗試提供土豆沫。再過一段時間,會嘗試土豆丁,土豆塊......循序漸進,逐步適應。
當遇到一個讓自己畏難、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時候,怎么辦呢?切土豆!把該事件看成一個難吃的土豆,我們不必著急一口吞下去,嘗試著先切片,再切塊,再切絲或者切沫,總之切到你可以或者沒有畏難情緒的時候。一小口一小口嘗試,終會把它吃掉的,還不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遇到難事,先切土豆!
fontL?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