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您共讀之《當下的力量》第七篇----進入未顯化狀態的大門

圖片發自簡書App

——01——

上一章我們講到內在的身體,讓我們知道除了外在的肉體之軀,我們都有一個內在身體,都有一個本體,通過我們的臨在意識感受它。

這一章我們要討論的是進入未顯化狀態的大門。未顯化狀態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詞語,這一章,對我來說,也是比較生澀難懂的一章。

未顯化狀態按照作者埃克哈特.托利的觀點就是生命未分裂演化造成多樣性之前的那張無差別狀態,個人感覺身體與自然界萬事萬物是無邊無界的。在文中,埃克哈特.托利便于讀者理解,提到了佛家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理論,以及我們中國老子的道家觀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未顯化狀態就是“一”,也就是萬物是整體的。

我們都是這個萬物空間的一個組成部分,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之間都會相互能量輻射,磁場共振。

其實,這樣的理論,在我們以往的知識結構中也有相似的描述,比如蝴蝶效應,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后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比如鏡子理論,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反射的一面鏡子,你給別人微笑,別人也報以微笑,你給別人冷臉,別人也相應地冷臉。

只是這樣的理論在我們腦袋中作為知識理論存儲下來,我們很少去問為什么產生這樣的現象。

未顯化狀態是靜止的,是無邊無界的,是包容萬物的,是與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后的顯化狀態一體的,是每個形式內的生命,是生命的源頭,是所有形式存在的內在本質,是充斥著整個世界的。

——02——

埃克哈特.托利:每晚,當你進入深層的無夢睡眠時,你就進入了這種未顯化的狀態。你與源頭融為一體。你從這種狀態中獲取了回到顯化世界的生命能量,它可以讓你在這個分離形式的世界中支撐一段時間。

人體進入睡眠后,根據腦電波的變化規律一般將睡眠分為四個階段,隨著睡眠的逐漸深入,腦電波的頻率越來越低,波幅越來越大,直至進入最高階段,第四階段,也就是深度睡眠階段,這一段階段大約20分鐘,且前半夜長后半夜斷。

四個階段為一個周期,時長大約90分鐘,此后并進入快速眼動階段,也就是開始做夢。

深度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大,睡眠效率越高,睡眠質量越高。埃克哈特.托利將這種深度睡眠定義為進入未顯化的狀態。

——03——

在萬馬奔騰的思維洪流中,在各具體態的外在軀體中,如何進入未顯化狀態的大門?埃克哈特.托利帶我們一起尋找。

內在身體、當下、停止思維活動、臣服、寂靜、空間等等都是進入未顯化狀態的大門。內在身體、當下、停止思維活動這三項在前面的章節中都有提到,在此不再贅述。臣服就是放下內心的抗拒,也比較好理解,也不再重點描述。這里重點描述寂靜、空間。

寂靜,對我們來說,也是個很熟悉的詞匯。然而,你真正體會過寂靜嗎?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在相對開闊、寧靜的環境下,我們或許都有對寂靜的感受能力。

當你深處鬧市,遠處傳來汽車開過的聲音,樓下大媽們廣場舞的聲音,請認真傾聽,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寂靜中,而不是聲音上。只有感受外部的寂靜,才能創造內部的寂靜。

每一種聲音都是源于寂靜,融于寂靜,寂靜像一張無邊的網,懷抱著聲音。感受寂靜的網,才能消融各種聲音。

我們睡房面臨馬路,窗下不遠處有個定點收垃圾,每天早晨大約5點左右,會有垃圾車來收垃圾,每天這個時候,書蟲爸爸總是會醒來,嫌吵,換個房間繼續睡。

我通常是聽不到任何聲音的,偶爾,聽見垃圾筒碰撞垃圾車的聲音,在寂靜的空曠的清晨顯得格外深遠,迷糊中,瞬間、即刻又跌入那張寂靜的大網。

——04——

或許,用這樣一個例子來闡述寂靜帶入我們進入未顯化狀態有些單薄。然而,《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目前已經是第七章,讀讀寫寫到現在,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有對腦中已經存在的成千上萬的思維掌控能力。做思維的主人,而不是思維奴隸,被思維牽著鼻子走而渾然不知。

我們腦中往往會突然出現一種思維,然后由著思維發散聯想,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恐懼、擔憂、惶恐和傷心等等各種負面想法。

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完全被思維控制了,出現了病態的思維形式的障礙。然而,對于普通的正常人都是信馬由韁地一會跟著思維胡思亂想,一會又出現短暫的臨在意識,告訴自己別胡思亂想。

通過傾聽、關注聲音之外的寂靜,有利于訓練我們意識的感受能力和控制能力。也就是埃克哈特.托利所說的:寂靜在外,定靜在內。

——05——

最后想探索的是空間和時間的本質。說到空間,我們第一個反應是物體,我們總是想探索空間里有哪些物體。就像聲音和寂靜,我們是關注于聲音而忽略寂靜,同樣,我們也是關注于物體而忽略了空間。空間是無邊無界,是無物的。

當我們走進房間,或者待在一個房間,我們對空間的注意力是在物體上,或許每一件物體還都有個故事,會引領我們的思維無限飄遠。試試關注無物的空間!空間和寧靜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都是相同的無物。

而時間,就像前面章節中介紹的,只有臨在的意識,時間才是存在的,否則,都是幻象。

總之,不管是寂靜、空間、時間,都是讓我們有對思維的按下暫停鍵的能力,且隨意拉長拉遠。讓我們進入未顯化狀態。

當然,說了這么多,未顯化狀態,也不是永久地讓思維滾蛋,讓腦袋呈現一片空白狀態。就是我們有對思維的完全控制能力,特別是負面思維的覺知、控制能力。

當學習、工作、思考,需要接觸新知識、創造新事物,讓腦袋處于未顯化狀態,會吸得更快更好。而當你想回憶甜蜜,暢想未來時,就讓思維帶著你信馬由韁好了,只要你幸福快樂就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