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藝2021-05-31 11:37:21
□陳莉莉
5月30日下午,由瑞安市社科聯兼職副主席張小宇、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軍編輯出版的《許璇紀念文集》分享會在溫州市圖書館舉行。多位文史界專家以及許璇曾孫女許平女士出席。
該書由許璇學術文章、年譜、挽詩挽聯等組成。其中“學術文章”篇,匯總了許璇各個時期學術文章26篇,涉及糧食安全、糧食與關稅、農村合作事業、農業發展等方面。而對于其中的挽聯挽詩,編者結合資料作了詳盡點校,為閱讀帶來方便。該書序言選用許璇孫子、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建筑大學前身)前院長許京騏教授《紀念祖父許璇教授》一文。
許璇(1876~1934),字叔璣,瑞安人,1913年7月畢業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科,獲農學士學位,是近代溫州留日畢業生典型代表。歸國后,他一直從事一線農學教育工作及高校管理工作,曾先后在南北兩所農校擔任掌門人(曾任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校長、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院長)。許璇不僅是著名的高等農業教育學家,還是任期最長的中華農學會會長、我國著名農學家、農業經濟學科創始人,出版專著有《農業經濟學》《糧食問題》等。
許璇一生心系中國糧食問題和關注農村合作事業。從1922年開始,他在全國農業討論會上提出《設立糧食問題研究會》議案,指出糧食安全與獨立的重要性,并在《關稅自主與農業》《外國米谷及面粉進口應征關稅案》等文中,闡明關稅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性。1934年8月,他出版了《糧食問題》專著。從1926年開始,許璇在公開演講中,大力提倡成立“農村合作制度”并多次發表文章,分別從農業倉儲、農業金融、農業營銷等方面,闡述農村合作事業的重要性。此外,許璇還留下“且食料為不可一日或缺之物,仰給食料于外國,是不啻將生殺與奪之權,讓之他國,以危國防之基礎”、“谷賤傷農,谷貴傷民”等關于糧食安全的警句。即便在如今社會,這些警句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分享會上,張小宇介紹了他歷時十多年整理出版《許璇紀念文集》的過程、分享編輯歷史人物書籍的心得和收獲。他說,研究歷史人物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收集人物的學術文章、論述、專著等學術成果;二是編好人物年譜。為掌握更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張小宇數次來往于許璇工作地北京等地,如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等,并花費半年多業余時間,在浙江大學檔案館、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圖書館搜集資料。
與會諸多專家學者,對張小宇的鄉土文化情結,和在編輯該書過程中所表現的認真嚴謹治學態度表示贊賞,希望他能將許璇這個歷史人物作進一步的研究。許平女士則代表許璇家族對《許璇紀念文集》的出版表示感謝,并要在家族中將其“不朽精神和氣質進行傳承”。
《許璇紀念文集》一書2019年被列入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文化傳承系列叢書”,并于今年1月份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潘德寶副教授,曾在許璇年譜讀后感中表示“要將現代溫州學人,納入溫州學框架中去討論,不致因學科分科的此疆彼界,而導致地方文化研究的板塊分割”。許璇既是農學史的,也是溫州近代文化史的重要人物。關于他的研究,張小宇的《許璇紀念文集》或是一個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