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烏合之眾》原名《群體心理學》,中文版大多將其譯為前者,因為書名吸引眼球,所以小翠姐送給我當天我就打開看了。
? ? ? ? ? ?書的封面畫了一個破折號解釋了一下這是一本群體心理學研究。在勒龐之前,我們往往都把發生歷史的大事件聯系到英雄和領袖,但在現在科技發明、工業進步、信息發達的背景下,群體精神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政治生活的主要力量。
? ? ? ? ? 所以,首先,他強調到:“我們就要進入的時代,千真萬確將是一個群體的時代。”在之前的時代里,民眾的聲音不受重視,到了那個年代,民主、大眾傳媒等的出現,讓民眾從各個階層進入政治生活。
? ? ? ? 然后開始分析這個群體—
? ? ? ? ?從群體的一般特征開始,群體自覺地個性消失,形成一種集體心理:無意識、低智力等。形成集體的個人會感覺到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使他敢于發泄出自本能的欲望。然后這種心理還會在群體間互相傳染和擴大。
? ? ? ? ?再者,群體喜歡幻覺而不喜歡真理,他們推斷能力差,根本就不可能理解系統的邏輯推理,缺乏分析能力和辨別能力,所以只擁有簡單而極端的感情,“全盤接受或一概拒絕被暗示給他們的意見、主張和信仰”,他們對自己的力量并沒有清醒的認識,因此顯得既專橫又偏狹,不能容忍矛盾和爭論,而偏狹和盲從必然伴隨著宗教感情,使他們臣服于強大的專制,崇拜心中的偶像,害怕強權者身上所謂的力量。
? ? ? ?同樣,群體和民主也沒有必然關系,他們缺乏主見,所以需要領袖,也本能的走向某個有主見的強權人物,這樣就很容易導致集權制,造成領袖獨裁。
? ? ? ?所以,作者筆下的群體很負面,沒有主見,人云亦云,常常被利用,又很暴力,很危險且極具破壞性,甚至常常犯罪,歷史上的災難總是在群體的參與下完成的。
? ? ? 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作者全程斬釘截鐵的結論性話語,讀起來有一種偏激直男癌的尷尬,文中甚至沒有一個真正能夠共鳴的例子。
? ? ? ? 但確實也打開了我對群體心理的思考,在集體的光環下,人性得到了提升,但“多數人永遠正確”,也確實是一個天大的誤解,“眾意”給了我們生存的意義,也給了我們荒誕,給了我們激情,也給了我們愚蠢。
? ? ? ? 但,既然我們意識到這個群體的狹隘,我們又將怎樣撥開這片烏云呢?
1.《烏合之眾》居斯塔夫·勒龐
2.圣彼得堡地鐵爆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