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們就長大了,相應的,不知不覺我們的父母親就變老了。
這陣子我媽的手機不太好使,打電話總是突然關機。其實我很早
就想到是電池松了,再買個手機,或者臨時在電池一邊塞點兒紙改善電極之間的接觸,就可以把這事兒解決了。然而我不在父母身邊,他們只能一邊打電話一邊擔心這通話隨時結束。
父母已經到了需要我們的年紀,這真是讓我感傷。
孩子離家以后,父母紛紛練習手機打字,因為文化程度不高,他們不能把讀音和拼音很好的對應,所以我們現在熟練的拼音輸入對他們來說是不好用的,那就用筆畫,有時候反犬旁這種比較不好區(qū)分筆畫歸屬的字就能讓他們在沙發(fā)上琢磨一上午,最后還得想個同音字代替。我媽練習的早,比我爸打字熟練,后來我常看我爸沒事兒就練習,急著趕上來,做父親的還愛面子,我要教他還不接受,非得自己琢磨出來。記得第一次我媽成功組織了一堆話發(fā)給我姐姐,大概就是天冷加衣那種,我姐姐絲毫沒領會到這條短信所代表的千辛萬苦,給回復了“好的”,當時我媽就不悅了,我勸了好一陣子。以后我媽給我發(fā)什么我都特別耐心的回復一堆,后來演變成我媽只回復我“好的”。
電話費沒了只能打電話給孩子讓幫忙從網上繳費,我媽說去營業(yè)廳人家讓使用自動繳費機,一個個步驟弄得自己緊張。不過現在也學會了,我媽還得意地說:鄰居阿姨現在還沒學會。
上次回家跟媽媽去銀行存錢,我招呼她往前站,想再教教她,我媽滿不在乎的說,我都會了,現在自己能存能取。
爸媽現在的小心愿就是學會上網,哈哈,有次在家,給爸媽玩QQ里的語音功能,給老兩口樂得,覺得很不可思議,很方便。看網上有個總結爸媽剛學會上網以后的幾個表現:整天提醒你小心病毒!有人發(fā)郵件過來就懷疑是網絡詐騙。每天在朋友圈轉發(fā)養(yǎng)生秘籍。看到你的狀態(tài)秒贊!
很多對我們來說易如反掌的事兒,對父母來說得學習很久,作為年輕人,可能常常忽略父母的感受,其實這里改成老人的感受,也未嘗不可,因為父母確實不再年輕了。他們不再整天巴望著怎么掙錢養(yǎng)家,稍微懈怠了奮斗,因為身子骨告訴他們,退休年齡已到,快讓你的孩子供養(yǎng)你吧。
有時候想想父母在我們這個二三十歲的時候已經養(yǎng)活自己和我們了,而我們這個歲數,卻連養(yǎng)活自己都費勁。不得不說,父母是比我們更有能力的人。
我媽常說,你看看鄰居阿姨,什么都知道,其實她知道么?我媽壓低語氣,還不是她閨女告訴她的。然后不無遺憾的說,你們不在身邊,我有什么也問不上啊。
有次爸媽忽然說到高富帥,屌絲這些詞,嚇我一跳,我說你們怎么知道的,他們說在非誠勿擾看那些嘉賓老說。后來再看節(jié)目,我媽就會煞有其事的跟我爸討論,這個嘉賓估計是土豪。同學爸爸前幾天給她打電話,說你可別成了宅女。我立刻斷定這是個潮爸。
父母的追趕時代的欲望甚至超過我們,因為他們被時代拋棄的危機感遠遠超過我們。
同學告訴我,把你瀏覽器的城市改成家鄉(xiāng),這樣就能提醒父母注意天氣變化了,顯得很孝順。唉,我們對父母的關愛,遠比不上他們給我們的哪怕十分之一。爸媽以前看北京和保定的天氣,叮囑我和姐姐注意天氣變化。有時候忽然大早上宿舍發(fā)現我怎么穿這么厚,我媽說今兒變天,哈哈。后來我到了天津,爸媽就果斷拋棄了保定天氣情況,轉看天津氣象更新。
父母到了這個歲數,還特別愛攀比。攀比自己已經沒意義了,要攀比孩子。盡管我們巴不得他們對外宣稱自己對孩子近況毫不知情,最好到達失聯(lián)地步,他們卻樂得竹筒倒豆子,一通講。孩子是父母最好的作品,在中國,代代如此。
有個笑話。說劉媽媽跟李媽媽說,麻煩把這個好吃的帶去給我家小孩兒吃了吧!李媽問,你家小孩什么樣?答:最可愛的那個就是我家小孩。回頭李媽把東西給自己小孩吃了,因為怎么看都是自己小孩最可愛。
盡管我知道我的同齡人也都各種過著不如意的打拼生活,他們的父母來家里坐的時候就會聊到孩子這樣好那樣好,覺得自己兒子舉世無雙。我便微笑點頭,沒錯,一直都是很棒噠,能力好,有想法巴拉巴拉。讓父母高興,讓他們有所指望,我想不到比這更令他們開心的事兒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爸總嫌姐姐給買的東西沒法拿出來顯擺,人家老陳頭兒,整天這煙閨女買噠,這酒,女婿送噠,多不錯,有面兒!
我承認我們姐倆實在認同不了這種心理,煙酒這種送禮的方式簡直為我等知識分子所不齒。但是回頭想想,人嘛,活個里子,活個面子。讓老人家愉快點兒得了,跟他們較什么真兒?還能指望在這六十歲的當口戒煙戒酒?
我爸常旁敲側擊,暗示我掙錢該買什么體面東西送他,我就堅定的表示,一定讓我爹能顯擺出去,好煙!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