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位朋友去年推薦我去看《海邊的曼徹斯特》,他說電影很適合他的心情。大概是當時的我一直在忙于自己的生活,并沒有太多的空閑時間去打開一部電影細心觀看。哪怕后來關于這部電影的影評總在各大公眾號里流轉,我也僅僅是記住了名稱,而已。
終于在我頭痛欲裂,不得不躺在床上休息的晚上,我打開了手機搜索到這部電影。我想要不是身體不適,我不會愿意花上一兩小時的時間去看一部陌生的、陰郁的、節奏緩慢的美國電影。
不是因為這部電影不好看,而是焦躁的內心無法平靜下來欣賞。
電影講述男主人公Lee因為自己一時疏忽,斷送了親生兒女的性命,在經受人生的巨大打擊后,搬離到了別的城市,開始了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然而這故事并沒有像傳統電影情節那樣,從天而降一個同樣失意的美女,然后開展一段異鄉的愛情故事。Lee在失意的人生里,還要迎來了親生哥哥的離世,留下一個16歲的侄子,遺囑里強行交給他代為監護。上帝就是這么調皮,觸不及防地關掉一扇門的同時,還用門板撞你的腦袋。Lee不僅要處理親生哥哥的身后事,還得給女朋友滿天飛的侄子打掩護。
生活沒有解開Lee的心結,反而扔給他一個新的責任,在他還未忘懷舊時的痛苦記憶之時,又要迎來新的淡淡的悲傷。
生活就是這樣,別人口中的“會好起來的”,僅僅是一句毫無意義的安慰的話而已。無論過去了多久,心口的傷疤依然如舊。
而這部電影,僅僅是把苦痛不加修飾的展現了出來。我們頹廢,我們自責,我們不再相信人生,才是苦痛帶給我們最原始的傷害。而所謂的重生,所謂的“好起來”,不過是把苦痛悄悄掩埋,假裝黑夜已經過去,黎明就在眼前。然而在夜深人靜時,記憶它依然在隱隱作痛。
大概,這便是人們口中的“堅強”和“懂分寸”。
顯然電影中的Lee頹廢得毫無分寸,更說不上堅強。而他,正是苦痛最原始的模樣。我想看這部電影的觀眾,或多或少地對Lee的頹廢生活呲之以鼻,又不得不承認,午夜人靜之時,我們都無法抗拒地被過往的傷疤吞噬。
電影的最后Lee依然按照哥哥的意愿搬到了新的城市,留下不愿離開的侄子,去奔赴新的人生旅程。也許在新的城市里,他會開啟新的故事。一無所有的人,總會得到些什么。
痛并快樂著,這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