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里的少年,眼神清亮,字跡飄逸好看,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倉央嘉措的詩,套上青衫,就是書生的模樣”
如今的少年身在江湖,江湖卻不是料想中的那個江湖。
吶,果然還是,有點失望啊。
認識小A,是在高中時代。
那個時候因為高二文理分科,我和小A都進了高一班主任帶的文科班。
文科班的男孩紙寥寥無幾,很多都不愛學習,小A算是特別的一個。
小A的特別之處在于,他對古詩詞和文學領域有著一種純粹近乎執的熱愛。
那個時候的作文,是模式化的三段論,先拋出一個論點,然后引用一些名人的所謂正面事例,添油加醋,精心熬制而后,作為論據。對了,最后千萬不能忘了加上幾句“深不見底的人生感悟”哦。
總而言之,高中的時候寫作文,跟文采無關,跟思想無關,跟什么有關,跟技術有關。
不過,即使是在這門周而復始的技術活里,小A也玩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某一節語文課上,大聲朗誦倉央嘉措的詩詞,那時的少年,一定周身帶著光。
后來呢?后來的時間被神秘人按下快進
呼咻~我們就畢業了吖
很多故事明明才講了個開頭,沒來得及多說就跳到了結尾。就像冬天漫天飛舞的雪花,不及落地,便已經偷偷融化。
小A喜歡我的文字,卻也沒有深入交流下去,直到我后來無事翻看高中的同學錄,才發現他在上面寫下的寄語:
是否也會有些遺憾,沒有多點時間交流。
不知道為什么,我看到這句話,一下子就想到了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最后藤井樹看到借書卡背面的肖像畫的時候,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情吧。
我還記得電影里那本書的名字,叫做追憶似水年華。
結果是畢業后到現在,我就再也沒有見過小A。偶爾在微信上閑聊幾句,才知道這幾年他過得也很不容易,大學畢業之后很想去支教,去幫助那些孩子,卻不得不顧及現實,丟下理想和詩。
他說,也許是他想要的太多,太貪心。
我想,他終究是放不下那些面朝大海的日子。
惟有那日日繾綣的佛經,惟有那春暖花開的夢境。
只是祈愿他啊,終有一天能成長為足夠強大的人,不用再為現實所牽絆,可以專注于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畢竟
少年不曾老,又何處惹塵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