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忽悠別人,不懂點套路怎么行

為什么粉絲會組隊黑自己的偶像?

為什么反派角色的扮演者容易無辜被罵?

為什么禁播的影視劇反而容易獲得好口碑?

邪教組織又為何會順利地進行集體自殺?

這本《影響力》將會滿足你的好奇心。


作者:羅伯特?B?西奧迪尼 (Robert B. Cialdini)

作者為什么會寫這本書呢?

作者坦言自己經常上當,于是特別想知道騙子到底是利用了什么技巧說服他人,便開始從事順從心理學的研究。

所謂的順從心理學,我個人對此比較接地氣的理解是:忽悠他人并使之乖乖聽你話的學科~作者經過三年的研究,最終總結出6個最基本最常用也最有用的原理,希望通過本書可以讓讀者了解并利用這些原理來幫助自己和他人。

這些原理不僅對從事特定職業的專業人士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可用到;

作為一本社會心理學科普書,它通俗易懂,沒有過多的學術味道,翻譯也較流暢;

書中每個原理都有各種應用到的實例以及相關研究得出的結論,每個原理可以互相組合,威力巨大;

推薦人群:容易被人忽悠、耳根子軟、不善于拒絕的人、從事跟人打交道的職業者。

下面來看看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吧。(陰影部分是我的一點擴展聯想)

互惠原理

·令人避之不及的虧欠感:別人給了好處后總想要回報對方,生怕別人覺得自己是個愛占便宜的人。

TIPS:先付出再索求,對方會更容易滿足你的要求

——商家舉辦的免費試吃、樣品試用活動,有利用到互惠原理。

·互惠式讓步

TIPS:先提大請求,再提小要求。就算前一個請求對方不答應,但看在你退一步的份上,他也會愿意讓步,滿足第二個小要求

承諾與一致原理

·人們趨向于言行一致

——獨自外出吃飯需要上洗手間時,請信得過的陌生人幫忙看下東西。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實際就打開了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言行一致”的開關,一旦對方同意,就真的會對你的物品產生責任心。

·書面的承諾重于口頭的、公開的承諾重于私下的

——有某個需要堅持的習慣或目標的話,可以寫下來,并告訴身邊的人。即使他人不督促你,你也會為了維持言行一致的形象,比暗自悄悄執行目標來的更自覺。

·費盡周折得到的東西更讓人珍視

——繁冗的招聘程序更容易留住新員工

·拋低球:先給甜頭,誘使對方承諾,再取消甜頭,對方通常不會有異議。形象的比喻:承諾一旦形成,就會自己長出腿來支撐自己。

——大件商品銷售人員常見的伎倆

·先提小請求,再提大請求:如果對方前一次幫了你,后一次很可能會自然而然地繼續幫忙,因為前一次的幫助就如同做出了“我愿意向你提供幫助”的承諾

社會認同原理

·不確定性。多元無知:情況模糊不清時,人人都傾向于觀察別人怎么做;旁觀者群體不幫忙,不是因為無情,而是因為不確定

——多起社會新聞已經讓大家意識到:當周圍有一群陌生人時,直接向特定的一個人求助,并告訴他具體做什么來幫助你,比向一群人呼救更有用。

·相似性:根據他人的行為來判斷自己應該怎么做,尤其當他人和自己有相似性時

——微博熱評重復度高;

——粉絲似乎都一個性格,越來越趨向以黑偶像、調侃偶像的玩笑方式表達喜愛;

——淘寶:“萬人瘋搶”、花錢刷銷量營造商品受歡迎的現象;

——早期的罐頭笑聲、中期的拍手觀眾、如今我是歌手中的演員,都是為了調動起普通觀眾對節目的高漲情緒

·不確定性+相似性的組合應用

——邪教組織為何會順利進行集體自殺?

假設大部分成員內心都有些疑惑、不確定,但他們不愿意表現出來,只是裝作平靜地觀察周圍的人,當看到周圍(同樣內心也不確定但也不表現出來的)人也都表現平靜,便不會做出抵抗,此時只要有一兩個領頭羊率先自殺,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跟著效仿,因為人都會模仿和自己相似性高的人,作為同一組織的,就自然而然地互相效仿了。

喜好原理

·我們的有些行為決定是出于社會紐帶的因素而非個人因素

——電腦右下方跳出的小窗口、手機app中的消息推送:你的好友xx向你推薦xxx、你的好友xx正在玩xx游戲、你的好友xx購買了xx……這些多少都會吸引你的注意力或引起你的好奇心。

·我喜歡你的理由:相似性、長相、接觸

——面試時的穿著要盡量接近求職公司員工的樣子以及所應聘的職位應有的樣子。

·關聯與條件反射

——反派角色的扮演者被路人罵。

——詞曲抄襲怪歌手、劇情難看怪演員(幕前人員替幕后人員背鍋)。

權威原理

·象征權威的符號:衣著、頭銜、身份標志(豪車)

——精心喬裝打扮過并自稱是從事xx職業、職位的騙子很容易讓人卸下防備。

——即使是一些沒有出處的消息都會被很多人轉發,更別提當這些消息自稱是由某種權威肯定過的。

借著《人民日報》的權威被瘋傳的虛假信息

稀缺原理

·物以稀為貴、人們對損失的恐懼感更甚于得到某件物品的渴求感

——淘寶:庫存緊張、僅此一天、距離此活動結束還有xx小時

·逆反心理:當某種自由遭到限制后,這種自由就成為了稀缺物品,而我們又痛恨失去本應擁有的自由,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逆反心理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饑餓營銷、廣電總局禁播、六小齡童未能上春晚



總結:騙與防騙

各類犯罪組織、邪教組織、傳銷組織之所以能在社會中作惡,原因之一是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學原理,從而達到操縱他人的目的。而能被他們騙到的往往是善良的好人,但是人活在世上,僅僅做到善良又怎么夠呢,還需要足夠多的知識、見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這本書就有這個功能:提升各位的防騙水平。至少讀完以后,我覺得自己猶如有金鐘罩護體,騙子離我又遠了幾公里~

然而,就和教學相長的道理一樣,騙與防騙也是相對應的,既然本書可以提升防騙技能,那么同時它也讓人們掌握了忽悠別人的技巧。至于到底是利用這些技巧來行善還是作惡,就看每個人的心性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本書作者羅伯特·B.西奧迪尼是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全球知名說服力研究的權威。他傾注一生研究影響力,把順從心理學的觀點...
    惜她閱讀 1,540評論 0 2
  • 互惠一個古老的原則:給予,索取……再索取 付每一筆債務,就像上帝開的賬單一樣。——拉爾夫·沃都·愛默生幾年前,一位...
    鴨梨山大哎閱讀 1,376評論 0 4
  • 1.1本書導讀 《影響力》原書共286頁,27萬字,拆解版2.5萬字,你只需要1.5個小時就能讀完整本書。 本書作...
    賈里閱讀 2,093評論 0 4
  • 人的一生就像彩虹,五顏六色一樣,不一樣的顏色呈現著不一樣的“美”我很想為自己寫一篇人生小說,把那些喜怒哀樂,酸甜苦...
    行走在路上的使者閱讀 438評論 3 0
  • 昨晚和同學拼車從高鐵站打車回學校。 大約九點二十分,我們攔下了一輛出租車,司機是個四十出頭左右的中年男人,圓圓的腦...
    卷毛維安閱讀 2,654評論 5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