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誤解他人,其中有一點是理解知覺。
所謂知覺在我看來,就是我們對于認識的人,聽到的話,遇到的事,我們的理解是不同的。我們通過自身經驗的四個步驟:選擇、組織、詮釋和協商來達到這個目的。
1、選擇
由于我們身邊的信息量遠遠超出了我們所能處理的限度,所以知覺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選擇那些能給我們留下印象的信息。刺激的強度、重復的刺激,頻繁的對比或轉變以及動機這幾個因素都會影響我們對于信息的選擇。
2、組織
組織是將交流的對象放入某一種環境中,從而把其形象凸顯浮現。比如某個人是醫生,那么他應該具有救死扶傷的道德品質。
3、詮釋
對某種方式加以詮釋,使之具有特定的意義。以下的幾個因素影響我們詮釋對于一個事情或者行為的方式:交情深淺、個人經驗、對人類行為的假設、態度、期望等。
4、協商
兩個人或者一群人中間,試圖在感知上達成一種共識。
知覺影響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信息獲取的多寡;
2.生理因素;這包括一個人的年齡、精神狀態(疲勞與否)、饑餓與否、以及一些生理循環,比如體溫、機警度、性欲、抗壓力和心情等。
3.文化差異;
4.社會角色。
知覺的傾向,這一點像人性本身對于知覺的傾向,也就是人性的中的缺陷。
1.比如對人嚴厲,對己仁慈。(自利的傾向,比如別人說臟話我們說他沒素質,我們說臟話說情況就是如此,不吐不快)
2.先入為主,首因效應。
3.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你以為的可能并不是你以為的。你的雞腿對于別人未必喜歡。
使用知覺檢核的方法可以避免武斷地下定義,減少誤解。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
2.列出關于此行為的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
3.請求對方對行為詮釋做澄清。
例子:你吃完飯就坐在椅子上,你是打算休息一會洗碗呢還是不打算洗碗了呢?
同時,增強認知復雜度有助于我們用更多的方式去了解并解釋他人的行為。